日前,由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随后,“微信上线刷掌支付”登上微博热搜。
“下次呼吸就能支付了”“难道密码支付、指纹支付、人脸支付还不够用吗?”有网友评论称。
据天眼查,今年3月,腾讯公司申请了“刷掌设备”专利,随后获得专利授权。该刷掌设备通过摄像头拍摄手掌图像并进行识别。
“支付行业的发展,由技术驱动支付方式迭代升级,之前无论是密码支付、指纹支付还是刷脸支付,均导致了支付行业分工模式变化,引发支付行业重新洗牌。”10月18日,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胡精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胡精华同时指出,生物特征识别商用过程中面临用户隐私泄漏等风险,法律层面也暂无针对包括指纹、人脸、掌纹、虹膜等生物特征在内的相关法案。
据媒体报道,目前微信支付已在深圳部分商家接入刷掌支付设备测试,用户可用刷掌纹支付订单。
就刷掌支付的后续计划,10月18日,腾讯相关负责人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目前刷掌支付还在测试,未正式上线,后续是否推广应会考虑市场情况。
图源:图虫创意
能否大规模推广?
指纹支付、人脸识别、静脉识别、刷虹膜过门禁……眼下,越来越多人体生物特征被应用至商业领域。在密码支付、指纹支付、刷脸支付后,刷掌支付又成为新的微信支付方式。
申请了“刷掌设备”专利后,今年8月,腾讯公司又申请了“微信刷掌支付”“微信刷掌服务”等相关商标,涉及广告销售、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多个国际类别,为微信刷掌支付广泛应用做准备。
有分析认为,刷掌支付方式便捷,相比指纹支付,无需身体接触设备就能完成;相比刷脸支付,则无需摘下口罩。但猜测与质疑声也不少,有网友担心隐私泄露与安全问题,“以后不能随便抬手打招呼了”。
从相关专利介绍看,“抬手打招呼”导致手掌信息泄露或许无需担心。介绍称,如何提高拍摄手掌图像质量是一个关键技术问题。该刷掌设备通过控制器确定手掌位置,以控制第一和第二补光灯亮度,使拍摄的手掌图像质量较高。换言之,刷掌支付需较近距离打光辅助,以拍摄清晰图像进行识别。
但不少网友认为,手掌信息被商业公司搜集后依然有安全隐患,在目前常见的生物识别方案外,再增加刷掌识别,信息泄露风险增大。
10月18日,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与目前的刷掌支付类似,2015年前后,国内便有不少银行和机构在推广掌纹支付,但当时条件不成熟,没大规模应用。这种支付方式的优势在于,手掌比指纹数据更多,理论上安全性更高。但考虑到新增这一支付方式的成本及必要性等问题,该支付方式可能只会留在小众市场。
胡精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支付行业主要的生物识别方案是以生物识别为核心的前沿安全科技,通过扫描人脸、声纹、掌纹、指纹、笔迹和击键识别等特征识别用户身份,相互印证用户身份后进行支付。
“一类生物特征能否成为支付识别方案,主要影响因素是商用成本是否可控、用户迁移成本是否足够低、用户体验是否良好,其中,良好的用户体验便包括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胡精华说。
由于目前刷掌支付方式尚未普及、相关数据库未完善、商家购置刷掌设备需成本、刷掌支付或存在安全性问题,该支付方式未来能否大规模推广有待观察。
角逐移动支付下半场
上线刷掌支付功能,或是微信为应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所做调整。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产业年报2022》,2021年,国内银行处理的移动支付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是2012年的282.67倍和228.13倍,增长迅猛。虽然支付宝和微信占据90%以上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但近年来,不少其他厂商入局抢食。
图源:图虫创意
用户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时,往往需使用手机打开相关应用,再扫码、输入密码或刷脸、刷指纹,流程较长。在便捷的微信刷掌支付推出前,众多手机厂商已针对微信、支付宝的弊病推出便捷支付方案。
凭借手机硬件优势,小米旗下Mi Pay支持“银联碰一碰”支付功能,OPPO、vivo从交通卡领域入手移动支付,上线“碰一碰乘车功能”。
华为支付则在车机场景探索便捷支付方案。目前,部分问界M7汽车车机已通过华为支付率先实现车内人脸支付。
此前,华为还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V2X的车辆支付方法及其设备”专利。据相关介绍,基于V2X的车辆出厂自带支付功能,支付方式类似ETC装置,车辆账号与银行卡绑定后可实现无感支付。
对微信、支付宝两大移动支付巨头而言,来自手机厂商的挑战已不容忽视。华为终端云服务支付BU总裁马传勇今年7月对外披露,华为钱包月活用户量已超过1亿;小米在线上、线下商城逐渐构建起“小米系”支付场景;OPPO、vivo的交通卡功能则已覆盖300多座城市。
在此情况下,微信支付寻找新支付方案以应对挑战或不难理解。无论刷掌支付未来是否规模推广,微信、支付宝都需在既有支付模式外持续探索新方案。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