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美食 ,公婆饼有多少年历史?

公婆饼有多少年历史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鹤峰县有一农户唐姓人家系有一子,名十八,三口之家以农耕为生。勤劳的老两口有一绝活的面食手艺,闲暇之时,遂做面饼到集市上换取少量的钱财与衣物。几年后,老人年事已高,儿子十八娶了媳妇,儿媳孝顺之至。把公爹公婆交给他的面饼手艺传承了过来。并且每天一大早上亲手做出各种口味的面饼端上桌子以做早餐,公爹公婆称赞不已,每天如此,一家四口其乐无穷。邻村的百姓都对此户人家敬慕不已。

后来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游玩到此听说有这么一户人家。遂慕名而至,品尝了这位聪明又孝顺的儿媳亲手用麦面、粟米、佐料若干做的饼子,当时称赞叫绝,还命御厨来此学制这种手艺。此后在每年年底的君臣会议时和大臣一起享用这种饼,后人为仰慕留念这户人家称此饼为唐十八公婆饼。也叫“敬孝饼”就这样首创了流传至今的唐十八公婆饼充分展示了先人的厨艺和智慧,并充分体现了中华悠久历史的美食文化与中华儿女对父母的敬孝美德。

公婆饼有多少年历史

葛仙米的历史

袁枚在苏州陶方伯家做客,方伯夫人所做十景点心,奇形诡状,五色纷披,食之皆甘,令人应接不暇。萨制军拍手称赞云:“吃孔方伯薄饼而天下之薄饼可废,吃陶方伯十景点心而天下之点心可废。” 席间陶公又奉鸡汤煨葛仙米,袁枚尝之甚为新奇。葛仙米并非谷类,之所以称之为“米”,是因为其形状象米粒一样,为何又冠以葛仙之名呢?《晋书》载:东晋时期炼丹家、医学家葛洪隐居南土,灾荒之年采以为食,偶获健体之功能。后入朝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后病除体壮,皇家感葛洪之功赐名“葛仙米”。噢,原来此物还是仙家饭食呢。

葛洪(公元284~364年),世称葛仙翁。丹阳人,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其祖父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葛悌,继续仕吴。吴亡以后,初以故官仕晋,后官至邵陵太守。葛洪是葛悌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十三岁那年,其父去世,从此家境渐贫,书上记载他“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尠能读也。” 尠音‘xiǎn’,同“鲜”(三声),意为‘稀有的,罕见的’,就是因好反复写别人很少认出写什么?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朴,作本真、本性、质朴解。抱,是持守。就是保持本有的纯真,不为外物所诱惑的意思,他遂以“抱朴子”为号。

葛洪的伯祖父葛玄,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西晋太安元年,季世之乱,江南鼎沸,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破石冰之乱军,后又平“八王之乱” 因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天下平定后,葛洪不愿争功邀赏,辞官搜寻炼丹制药之法,隐居深山行修道,葛洪有《抱朴子》《肘后救卒方》和《玉函方》等书传世。葛洪曾在杭州西湖之北宝石山东面结庐修道炼丹。此地故而得名葛岭,岭上有抱朴道院,尚存炼丹台、炼丹井、初阳台等道教名胜及古迹,岭巅初阳台,是晨观日出之佳境,著名的钱塘十景之中的“葛岭朝暾”即此。

葛洪在隐居南土罗浮山炼丹时,不食人间烟火,发现此物为食之可疗疾。后来葛洪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用后病除体壮,皇感葛洪之功,随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葛仙米古名天仙菜、天仙米,俗称地皮菜、水木耳、地耳、地踏菇、鼻涕肉、地踏菜、地软、地衣、地木耳、地捡皮,属藻类蓝藻纲、念珠科,藻体为多数球形的单细胞串连而成,外被透明的胶质物,集成片状,与木耳相似;湿润时开展,呈蓝绿色,干燥时卷缩,呈灰褐色。雨后林间湿地上发生极多,葛仙米的十分稀少,我国目前的主要分布西南及西北各地,夏、秋雨后采收,洗净,晒干。

清代野史笔谊《岭南杂记》记道:“韶州(今广东韶关一带)仁化县丹霞山产仙米,遍地所生,粒如粟而色绿,煮熟大如米,其味清腴。大抵南方深山中皆有之。”又有 《宦游笔记》一书记道:“葛仙米出粤东葛仙洞外,有流泉喷薄石上,遂生苔菌之类,其状如米粒,青色。芼以为羹,味极鲜美,土人呼为葛仙米。”看来葛仙米为“苔菌”一类。据《鹤峰州志》乾隆六年记载:“葛仙米出产距州城(鹤峰古时曾称鹤峰州)百余里,大岩关外(即走马坪)水田内遍地皆生,色绿颗圆,颇称佳品”。现在湖北鄂西山区鹤峰县,每年仲春,这里男女老少不顾春寒冷冻,成群结队挽着裤管,赤着双脚下到腊水田(冬泡田)里,用吓筢(一种漏水篾器)采捞一种沉在水底、色墨绿、形似珍珠的葛仙米。当地人把刚采捞的葛仙米,用流水漂去杂物,然后摊晒成干品。每逢过节或家有婚嫁喜事儿,或贵客临门时,取少许用温水浸泡,使之复现原形,玲珑剔透,色绿粒圆,酷似珍珠,与鲜品无异。

葛仙米,是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物之一,是我国特有珍稀淡水藻类。有着30多亿年的历史,不仅能释放氧气,还具有固氮功能,一直为地球生命默默地贡献氧气和氮源,为地球生命的进化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褪去神秘色彩,葛仙米实际上就是地耳,地耳在种属上,与名贵的宁夏发菜是同类,都属干陆地藻菜,但品位、身价却悬殊之至。地耳并非如《岭南杂记》所言,只产‘南方,全国都有它的踪影。河南卢氏县曹靖华先生在散文《乡情小札》中说,童年时“最爱到山上拾‘地软’。拾回来后,用它下面条、包包子或炒菜,最好吃不过了’。美食家聂凤乔教授上世纪60年代在青海.说:“在农场劳动吃不饱,跟老乡到山根扫地耳.晚上煮了加点盐吃了填肚子。’由此可见,北方与西北地区,均产地耳。巧了我在南京随园研制中心五季随园食材基地大石湖,还真看到了葛仙米,还挖了一大捧呢,金陵当地管他叫地皮菜,每到雨后都挖来吃,它色泽淡绿,隐藏在草间,人们在草地上拣此物,挑去草叶,洗净,可炒肉、炖肉与做汤。

说起来葛仙米还有仙家之气,雨后草地上就能见到它的踪迹,太阳一晒又无影无踪了,它无根无叶、无花无果,如何繁育、这还真是个是谜。葛仙米生长条件苛刻,对水质和空气的要求极高,不能有任何农药和污染物,故在自然界分布及其稀少,葛仙米比发菜还要珍贵稀有,是宴席上的珍稀佳肴,堪称中国一绝,世界珍稀。那葛仙米味道如何呢?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说:葛仙米,以水浸之,与肉同煮,作木耳味。从东晋到晚清,都是御膳房的珍品,清史记载为贡品,末代皇帝溥仪的著作《我的前半生》中就有“鸭丁熘葛仙米”。在许多高档酒店里秘而不宣、称葛仙米叫绿色燕窝。

葛仙米性寒,味甘爽。清神解热,明目,解热,清膈,利肠胃,主治目赤红肿,夜盲症,烫伤。食用时干鲜宜煮,糖盐可调,蒸、炒、汤不拘,其味鲜美。《本草纲目》赞葛仙米为“肥绝佳食”。据《全国中草药汇编》介绍,葛仙米“性寒、味淡,可以消火,收敛、益气、明目,主治夜盲症、脱肛;外用可治烧伤、烫伤及护肤美容等” 葛仙米食用方法多样,干、鲜宜烹,糖、盐可调;蒸、煮、炒、熘、做汤、凉拌不拘,与各种配料相处和谐,因性淡而调味宜浓。鲜品洗挣即可制肴,干者任何时候经水一泡,就变成嫩绿新鲜菜。各式烹调均集色、香、味、形于一体,尤以口感取胜,清脆爽口,芳香悠长,味道特别鲜美。袁枚认为陶方伯家制的葛仙米最为精道,陶家制法是,将葛仙米细拣干净,容器中放水把葛仙米泡透捞出,锅中放鸡汤、火腿汤,用小火煨煮至软烂汁浓入味,然后挑去鸡呀火腿什么的,上桌后只看到葛仙米,只吃其味,而看不见有鸡肉、火腿掺和其中,成菜香气浓郁,可谓鲜美绝伦之佳食,食后可滋补清神,养精补气,葛仙米不光好吃,还有养生保健功能。

葛仙米的历史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20日 上午10:15
下一篇 2022年11月20日 上午10: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