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安阳世界汉字之都)

城事

安阳:殷商都城,汉字之源

历史上,安阳曾是殷商、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都。当然,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还是商建都安阳的那段历史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由于建都年代久远,作为殷商都城的安阳的历史,一直是一个埋藏在地下的秘密,直到甲骨文的出现。

古董商的来访

从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在安阳建都254年,传了八代十二王。商灭亡后,政治中心转移到了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安阳逐渐变成了一片废墟——“殷墟”,被历史遗忘了数千年。

1899年秋天,山东潍坊的大古董商范维卿,带着一批特殊的古董来到北京,拜访晚清的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这批古董是12片沾满泥土的龟甲和兽骨,很久以来被认为是“龙骨”,在各地中药店出售。但奇怪的是,这些“龙骨”上偶尔会有一些类似图画的东西。因为没人能够辨识,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关注。

范维卿在古董行干了很多年,见过无数奇珍异宝。出于古董商的精明和预感,他认识到这些龙骨可能是一种不寻常的宝贝,于是想方设法联系上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古文字专家王懿荣,请他来鉴定一下龟甲上的奇怪图形。

王懿荣对龙骨上有奇怪图形的事也有所耳闻,但并没有真正见过,当范维卿把大量的甲骨带来请他鉴定的时候,他震惊了!凭着深厚的文字功底,王懿荣果断地推测甲骨上密密麻麻的神秘图形可能是一种文字。

王懿荣果断作出了一个决定,高价收购范维卿带来的全部甲骨,并告诉范维卿,请他继续收购带图形的甲骨,并为每板甲骨开出了“银价二两”的天价。在清朝末年,二两银子可以购买300多斤大米,够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的口粮。在如此高价的诱惑下,范维卿还有其他一些古董商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收购“龙骨”,再转卖给王懿荣。这样,不到一年,王懿荣就收购了带字的甲骨1500多片。

遗憾的是,在王懿荣收购这些甲骨的第二年,1900年,发生了“庚子事变”。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组织当地百姓进行抵抗。这些临时拼凑的武装不堪一击,王懿荣见国难当头,自己作为大臣又无力回天,便投水自尽,为国尽忠。

王懿荣去世后,甲骨的研究并没有中断。后来,又有大量学者如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加入了甲骨研究的队伍,并给它取名“甲骨文”,开启了我国甲骨文研究的先河。

商人为什么选择甲骨

这些甲骨来自河南安阳小屯村——一个被人们称为“殷墟”的地方。商人为什么选择在甲骨上刻字?这跟殷商时期安阳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

首先是黄河。黄河下游在历史上曾多次改道。殷商时期,黄河出了河南郑州以后,自西南向东北流去,流经安阳南部的滑县,安阳附近的河流都是直接注入黄河的。由于有黄河流过,安阳一带水源丰富、河湖纵横。

其次是气候条件。殷商时期,安阳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降雨量大,森林和植被茂密,有大象、老虎、麋鹿、地龟等野生动物,马、牛、猪、羊等动物被驯化后,也大量养殖。至今,河南省的简称还是“豫”,它的意思就是人牵着大象。这也可以佐证在远古时期,包括安阳在内的河南境内是有大量野象生存的。

据统计,在已经识读的甲骨文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名称70多个字,代表了30多种不同的动物。有一片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上刻写着:“王获鹿?不其获?允获四。……允获麋四百五十一。”商王武丁在一次狩猎时,捕获野鹿4头,麋鹿多达451头。动物多了,除了为人们提供充足的食材,剩下的动物骨骼也就多了,为刻写文字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不过,动物骨骼不可以直接拿来作为书写工具,而是用来在庄严占卜后刻写占卜记录的。所以,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辞,是商王室祭祀、占卜专用的文字。每片甲骨的形成都经过了严格和规范的程序。

第一步,准备材料。甲骨文用材最常用的是龟的腹甲和牛、马、羊、猪、狗、鹿、虎等动物的肩胛骨,少量用动物的腿骨、肋骨。

第二步,整治甲骨。甲骨集中到安阳的王廷后,有专人负责对它们进行风干、锯削、刮磨等程序的处理,储藏起来,随时备用。

第三步,占卜刻字。在占卜的时候,用火烧灼甲骨,这样在甲骨凿钻的部位就会爆裂出各种不同的兆纹。占卜官通过兆纹来判断卜卦的吉凶,并把卜问过程和结果刻写在卜骨的正面。一块甲骨可以多次占卜使用,上面的刻字也多少不一,一般刻十个字左右。迄今发现的最大一片甲骨上刻了170多个字,记录了两个月之内多次占卜的过程和结果,被称为“甲骨之王”。

70%的甲骨出自商王武丁时期

至今发现的甲骨有15万片左右,内容涉及战争、天象、出巡、灾祥、婚姻、生育等几乎所有的大事小情。而其中,约70%的甲骨出自商朝第23代国君武丁时期。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小乙的儿子。

商人崇拜鬼神——尤其敬奉祖先神,武丁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他称“先祖盘庚托梦”,拜傅说为相。傅说上任以后,整顿内政,任用贤才;开垦荒地,发展经济;抑制贵族势力,强化军队建设,帮助武丁实现了富国强兵,历史上称“武丁中兴”。

这让武丁对利用鬼神治国理政的作用更加坚信不疑,于是,从祖先那里承继下来的甲骨卜问就成了他在位期间最喜欢、也最得心应手的统治工具。

一般来说,占卜之前,商王要和占卜官进行沟通,而占卜结果往往体现了商王的意志。比如,根据甲骨文资料统计,武丁当政时期对外用兵300多次。每次征战前都按照惯例进行卜问,卜问的结果应该是什么,占卜官心里很明白。所以,占卜过程只是做做样子给文武大臣们看,以此来坚定他们必胜的信心。

当然,由于科技不够发达,商王也会有困惑,所以有些占卜也是十分虔诚的。

比如,在甲骨文资料中有很多关于日食的记录:“贞,日有食?”“癸酉贞:日夕有食,佳若?”第一片甲骨是武丁时期的,第二片是武乙时期的,都在占卜日食的问题。商王不知道日食是怎样形成的,甚至认为日食是鬼神在向人间传递某些信息,所以非常在意,甚至有些害怕。

还有一些关于月食、彗星、风雨、疾病、生育等方面的卜辞,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卜问的过程中,商王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占卜官身上,而这些占卜官还应该有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否则就很难胜任这项工作。

武丁在位59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诗经·商颂·玄鸟》赞美说:“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殷商统治的邦畿达到千里以上,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过淮水、北达燕山。老百姓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海内一片和平气象,达到了我国奴隶制王朝的鼎盛时期。安阳也成为那一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然而,神灵和祖先不会成为商王朝永远的保护伞。到了最后一位君主纣王(帝辛),殷商的统治戛然而止,安阳也逐渐变成一片废墟。今天的安阳被誉为我国的“文字之都”,专门建立了一座中国文字博物馆来传承汉字文化;安阳殷墟也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地。

殷墟目前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中,总计有150多万个字,其中,共有不同的甲骨文字5000多个,被识读出来的约2000个,还有3000个含义不明,等待着后人来解读。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丝路上的古城”主讲人)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8日 下午2:13
下一篇 2023年4月18日 下午2: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