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灯笼的诗词与来历与历史
1、诗词 《同张将蓟门观灯》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咏灯》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2、来历 灯笼,乃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早在西元八世纪的唐朝就有记载使用灯笼的起由。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但也有相传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的风气至今仍还广为流行。
3、历史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走马灯名字的由来和我国古代盛行的走马灯的结构
走马灯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东西,在灯里点上蜡烛,热气推动灯笼旋转,速度很快,所以走马灯式你也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正月15元宵节,民间风俗要挂花灯,走马灯为其中一种。多为六面,顶部有纸制扇叶,蜡烛燃烧时热空气上升,鼓动扇叶使灯转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象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过年挂灯笼的来历
灯笼起源于西汉,随着发展灯笼的样式也出现的很多种,具体的时间用的灯笼也不一样,如过年的灯笼,元宵灯笼等等。喜庆的地方都可以用,样式也是灵活运用。
灯笼外贴的字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灵活改变,比如结婚的时候,添丁的时候,做寿的时候可以变换不同的主题与之呼应。
除了作为路灯的灯笼(现在一般很难见到了)常为一个,大多数情况下家里用的灯笼都是成对的,也有一些活动是数量很多的。随着现在的发展带明火的灯笼越来越少了,一般都是点灯或者LED之类的光源。既方便也安全。
室内的灯笼要选择小型的,不要太大感觉喧宾夺主。挂的位置不能太低影响视线和通行。室外门口的灯笼要选择与门相对称的灯笼,门大的选择灯笼就可以相对大些。挂的高度参考门的最上边,不要太低就好。
放烟花的习俗由来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