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古镇,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是陇上著名的水陆码头。老兰州的精致文化孕育的纱灯,更给这方繁盛土地带来这星宿般摇曳的“人间烟火”。由于河口的纱灯制作考究、文化气息浓郁,“河口纱灯”久负盛名。张振祥就是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口纱灯的传承人,旧时河口古镇有中元节放河灯的传统,小时候张振祥很期待这一天,爷爷用白瓷碗当底基,在上面扎上漂亮的莲花,中间点燃蜡烛就是一盏漂亮的河灯。
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中,昔日灯会美轮美奂的纱灯很多已经遗失,有幸保存下来的一些纱灯和制作技艺变得十分稀有和珍贵。张振祥说,旧时每逢挂灯的年份,从正月初十开始在河口四条街道同时搭建灯架,每隔丈许即设一灯架,每架挂三盏灯,两边挂纱灯,中间挂彩灯,东西南北四街,各设30架灯,每架3盏,全街共120架,360盏彩灯。正月十二“上灯”,正月十四、十五为“正灯”,正月十六则为之“败灯”,共计五个夜晚,即寓“五谷丰登”之意,亦称“五夜元宵”。
“河口灯会有记载的举办时间是同治末年到光绪初年。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繁荣后陷入低谷,直到上个世纪初村民们才重拾了老祖宗的宝贝举办灯会,但规模、质量大不如前。”张振祥说,近年来,随着古镇旅游的开发,复原河口纱灯责任便落到了我们这一代工匠身上。张振祥多年来为河口镇的民俗博物馆制作纱灯,每一盏都严格按照传统的技艺,四扇灯面通过传统的榫卯结构有机连接,成为一盏纱灯。张振祥说:“传统纱灯最大的特点就是易于拆卸,而且每盏纱灯的灯面上,各绘一段历史故事,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等,祖辈的智慧完美体现在每盏纱灯上,工艺的精巧与复杂体现在纱灯的每个细节。”张振祥说,河口纱灯是集体的智慧,我作为传承人也只是懂得其中一部分。现代花灯制作多样,仅论美观可能不输河口纱灯。我们在以前的制作中,因为人力物力短缺的原因也曾尝试喷绘灯面,但结果是让纱灯失去了灵动之美。因此,今后作为传承人,我们要做河口纱灯,就要让纱灯原汁原味,这样才能有文化价值和独到之处。
据张振祥介绍,河口的纱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用楠木制作的“纱灯”,这种纱灯成正方形,四面绷上纱绢,在纱绢上绘以各种人物图画。这种纱灯可装可拆,保存方便,能反复使用。另一种是仿北京的宫灯,这是一种用紫檀木制作的六角形雕花“彩灯”;还有一种是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木制“方框灯”。这种灯年年使用,年年裱糊,在灯面上题诗作画。现在他们从村民家中征集发掘出来的是楠木纱灯。这种纱灯材质名贵,纱绢来自南方,柔韧轻薄透明度好。虽然它们在村民家中经历数代保存,却依然完好无损。
“夜晚上灯之后在风的吹拂下羊油灯影须臾闪烁,精工的人物在灯的承托下也摇曳生姿,则人物也有了灵动之态,所以精美的河口纱灯,只有羊油灯和自然风的结合才算最佳,这也是祖辈的智慧,这也是纱灯最美的时刻。”张振祥动情地说。“虽然现在使用照明灯就免去了天天添灯油的麻烦,但是在稳定的光源下,人物就显得死板而僵硬。”
张振祥说:“从纱灯外在的精美和内在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可以看出传统兰州匠人对生活的精致要求,河口纱灯就是传统匠人智慧的结晶,所以我希望自己能给这门传统手艺带来更多生机,也为“精致兰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让浓缩昔日精致生活的纱灯在新的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来源:兰州日报)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