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数码相机已经成为了主流,但是仍有不少人怀念胶片相机,它拍出来的复古感似乎自带一种美感,而这种属于胶片美感,我们用普通相机或者手机也能实现。
当然,这里指的是技术层面的模仿,那我们就先跟随几张照片分析一下胶片照片有什么独特的特征。
通过上面几张胶片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来,它们的共性是:
1. 亮处有微微过曝的感觉,与暗处对比强烈,即照片整体对比性较强。
2. 画面中没有纯黑色,暗处发灰,即有“空气感”。
3. 色调有明显偏向,结合具有颗粒感的画质,显得复古。这里多说几句,很多胶片都会有色调偏向,橙色、棕色,也可能是青色、绿色等,我们在调节自己照片的时候可根据个人喜好调节。
4. 红色、蓝色浓郁,杂色不明显。
当然,真实的胶片效果我们不可能达到,但是通过后期修改我们可以接近这种效果。
针对上面的分析,我们在后期可以这样操作:
1. 先将照片的基础光影调节均衡,然后适当提高画面中的高光,降低阴影,适当提高对比度与清晰度。
2. 至于“空气感”,我们需要用到曲线工具,在曲线工具中,从左到右分别代表暗部、中间调与亮部。
最右侧我们可以理解为画面中的纯黑部分,我们只需要将其向上拖动,即沿着最左侧竖线将坐标点向上拖动,画面中的暗部就会有一种灰色的感觉,也就微微有了胶片的质感。
不过,要根据照片适度调节。
3. 照片的色调偏向,我们可以使用色温与色调分离工具,一般来说想要暖色的感觉我们就可以适当提高色温,在色调分离中选择暖色并提高饱和度;
想要冷色的感觉就可以适当降低色温,在色调分离中选择冷色并适当提高相应饱和度。
色调分离中的高光与阴影代表着效果主要作用于画面的亮部还是暗部,根据画面实际效果和个人需要进行选择。
想要画面中的色彩浓郁,我们可以利用HSL工具实现,不一定非要追求红色、蓝色,橙色、绿色等效果也不错,我们可以挑选一组对比色,如青橙对比色,分别适当提高它们的亮度、饱和度,而其他颜色则可以向这两种颜色靠近。
4. 画面中的颗粒感,我们只需要在“效果”工作栏里对“颗粒”、“大小”、“粗糙度”进行调节,它们控制颗粒的多少、大小以及画质的粗糙感,可以依个人喜好进行调节。
通过以上的操作,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模仿出胶片的感觉了,喜欢这种风格可以尝试一下,不过不是所有照片都适合,不必刻意寻求这种效果。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