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充电宝充电常见误区
1.过度充电会引起电池爆炸?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大,电压较高 ,和低电压类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十分剧烈,因此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条件必须受到严格限制,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短路、高温等都会引起电池损坏,甚至发生起火和爆炸。
但是,实际使用中的锂离子电池是把若干个电芯连同一套安全保护电路以及多种安全装置一起封装成一块电池板。这些安全设计可以保证在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短路时自动切断电池的电路;电池内部压力过高还会触发排气装置减压。因此,只要不是用的质量不靠谱的山寨电池,充电宝充满电没有及时拔掉电源不会引起电池爆炸。
2.给电池降温“防爆”
现在智能手机配置比较高,在玩游戏或看电影、上网时手机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在使用时感觉主板比较热,最好不要边给手机充电边玩游戏,也不要边充电边看手机电视。
给“发烧”的手机降温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手机发热时,关掉所有程序,让它一边凉快去。而在给手机降温时,千万不能立即放进冰箱,而热交替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容易导致电池短路而爆炸;
3.长期放置
很多人对充电宝,是需要时“宠幸”一番,不需要时就打入“冷宫”。但是,充电宝长期不使用,电芯会出现过放,影响寿命。
因此不使用时也应该为其充满八成电量,并放在干燥阴凉、避免阳光照射到的地方。
手机充电慢怎么解决
1、建议选择关机充电,这时的充电效率会是最高的。
2、边充电边玩手机会引起手机的发热,影响到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如果你充电时手机温度越高,持续充电时间越长,达到的电量越满,手机电池寿命衰减越快。
3、定期定时的清理充电口也能决定手机电池的寿命。一般手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充电口就会沾上一些灰尘,如果一直不去清理,会造成充电口和数据线的接触不良。
4、后台运行软件过多,平时在使用手机是可能会打开很多软件,但有的时候只是退出并没有完全关闭,这些软件一直在后台运行,自然也就拖慢了充电速度,所以,在充电的时候,尽量把手机里的APP都关闭。
5、数据线或者插头原因,因为每一根数据线的功率不同,大功率的充电速度肯定是比小功率的快,原装的数据线一般为0.4-0.5欧,而大部分的数据线则是1-3欧,因此很容易造成充电速度慢。
当电量充满后要及时断电,因为一直充电会增加电池的负担,长期如此给手机电池造成损失,更重要的是,太长时间不拔充电器会持续发热,加速器材老化产生短路,最终还有可能引发火灾;而手机充满电后,应该要先拔掉手机,因为拔充电器容易产生反向瞬间电流,还可能会对手机造成损伤。
手机充电误区一:新电池需要几次完全充放电来激活
新买的手机是关机充电好还是开机充电好
不知道大家用新手机时有没有这样一种习惯。刚买手机后,会把电玩得一点都不剩,甚至等手机自动关机后再充电。然后给手机充电时,会一直充上12个小时再拔下来。要是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时,他们可能有的会说,觉得这样可以让手机电池释放更大的潜力。其实这是以前产品在使用具有记忆效应的镍氢电池时采用的方式,人们觉得这样充电可以也适用于现在的手机电池,所以才会这样充电。但其实现在手机都已经是锂电池了,完全不用这样充电了。
人们在充电时还有一种顾虑,是手机开机充电好?还关机充电好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更多人觉得关机充电好,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充电电压稳定,减少电量损耗,让手机充电更快。有人觉得开机充电好,因为可以锻炼电池的耐用性。但从实际来说,只要手机采用的是正品电池,关机充电和开机充电的效果是一样的,也就是没有区别。怎么样?是不是答案很让人意想不到。
如今手机电池都是采用锂电池,而且充电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只要采用正品充电设备,很少会有充电电压不稳的现象。在开机充电时虽然有一些后台软件在运行,但是这些运行的软件是直接从电源获得的电量,并不是通过电池来获得的。所以开机充电时,电池是正常接受充电,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开机充电时不能做大功耗的事,如打电话或者玩游戏。
有人会问了,既然开机充电不能锻炼手机电池的耐用性,那如何提高手机电池的耐用性呢?要想手机电池更耐用,就要从日常使用手机说起了。
第一点,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充电器。我们经常看到有新闻报道说,手机充电时起火爆炸了,绝大多数原因是采用了不合格的充电器,这种充电器在充电时,会引起手机过热发烫,进而损坏电池,甚至发生爆炸。第二点,在给手机充电时,尽量不要再使用手机。因为这样让手机机身温度上升,从而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第三点,不要在用得手机一点电都没有了再去充电。因为手机一点电都没了再充会使电池内部活性降低,从而影响使用寿命。可以在手机还剩不到30%的电量时再充,而且在充满电后,就可以直接断掉充电器,过度充电也会导致电池寿命缩短。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大家在平时使用手机的时候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玩机过度。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