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偶像
是的,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产品经理」的乔布斯,是一个彻底的索粉。比如:
「We love Sony, we admire Sony, we aspire to be like them.(我们爱索尼,我们佩服索尼,我们渴望像他们一样。)」2001年的MacWorld Tokyo展会上,乔布斯在演讲中这样直白地说到。而当时发布的PowerBook G4,被很多人认为是「VAIO复制品」。
2005年Mac转而使用Intel处理器,因此OS X有了兼容PC的可能。而乔布斯则直接飞去了Sony日本总部,商谈VAIO电脑预装OS X的合作。这个代号「Marklar」的计划虽然流产,但Sony在乔布斯心中有多少分量可见一斑。
说索尼是苹果的偶像,不如说是乔布斯本人对日本职人文化的迷恋,而Sony则是乔布斯心中日本文化中的缩影。2001年发布的iPod初代,其金属后盖是由日本职人手工打磨而成的。而在这之后,手工打磨的过程成为机械化批量生产的生产线设计范本。
徒弟超越了师傅。
面
如果说Apple想要在设计上达成的目标是全金属一体化机身,那么Sony在不断探索的极限就是「基本形状」。关于Sony手机的设计演化,我之前写过一篇《设计是由内而外的力量》***/p/1001603834107607022621 ,在此就不再重复了。在OmniBlance的设计理念指导下,Sony在手机外观上不断尝试的探索是: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手机的外观到底可以收敛到什么程度?
以显示面为核心,面积扩大到可以容下应有的元件,在纵向上拉伸出厚度,然后为了手持手感将12条棱打磨圆滑,得到的这个硬朗但亲和的长方体就是Z5系列的基本形状。相比较之前的Z系列,Z5这一代的边框曲线更平缓,但如果你插上数据线就会发现,看起来是平面的侧面实际上是弧度非常大的曲面。这种巧妙的设计使得Z5系列即在视觉上拥有硬朗的商务气息,又在手持时极具亲和力,实现了真正的平衡。
在Z系列各种尝试后,Sony终于在Z5系列上确定了使用隐藏式的听筒和扬声器开口,不破坏边框和正面的边缘线条,而是通过放大两者的缝隙巧妙地留出需要的空间实现功能。而Sony也在Z5 Premium(以下简称Z5P)中放入了双扬声器,在横向观看视频时效果非常好。扬声器需要声腔,自然Z5P的下巴就会显得稍稍宽了一些,但是得益于正面一整块玻璃的一体化非常好,这块下巴不仅不讨人厌,而且提供了手持位置。由于听筒被隐藏,因此额头部分变得相当容易协调,尽管放了一个大大的Sony LOGO仍然保持了简洁干练,这比无论哪种对称设计都要来得优秀。
很多人爱上Z5P应该是因为银色版各种亮闪闪的镜面背部图,很遗憾地告诉你金色版背板玻璃内侧喷成了雾面的,所以打算用手机背面当化妆镜的女性用户可能要失望了。不过从另外一方面说,本来金色就是比其他颜色扎眼,再让路人从手机背面上发现自己的倒影恐怕更会扰民吧。
边框
测定一条线是否是直线有平行线这个工具,而测定一条先是否是曲线则有曲率。简单的来说,在线条的任意一点上用一个圆相切,这个圆直径的倒数就是这一点的曲率。曲率越大,说明密切圆的半径越小,线条的弯曲程度就越大。直线的曲率是0,也就是不弯曲。对于手机的四角来说,曲率越大,角就越锋利、越接近于直角,手持时带给掌心的压迫感就会越强。但越小的曲率就需要越长的线条,这就会导致手机非显示部分的面积越大。iPhone得益于底部的Home键所以用非常小的曲率带来了柔和的变化,但在追求屏占比的Android上显然是个奢望。
拿一根管子,弯折它,你会发现折角内侧出现了褶皱,这是因为外侧的曲率变化要比外侧剧烈,所以出现了堆叠。对于弧形边框是一样的:当弯曲边框形成手机的四角时,边框中心线的曲率变化会比边框边缘更剧烈,也就会在边框边缘产生褶皱。Sony从Z1开始采取的方案是,不再使用连续的曲线,而是单独设计四角的曲面。这就是罗永浩当时说「Sony的设计师在锤子连初试都过不了,因为曲率不是连续的」的含义。根据Sony自己的阐述,Z1是直接在角上放置了一个球体,也就是转交处的曲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随着Z系列的边框不断拉平,这个曲面也在不断重调整,从Z3开始不再和边框是一体,而是单独嵌上去的一部分,视觉上断裂感很重。Z3/Z3+(国行版全称Z3+ Dual,是双卡产品;国际版则有单卡和双卡两个版本,以下简称Z3+)的镶嵌角是塑料材质的,而Z5/Z5P则是变成了金属,耐磨性会有明显的提高。
不过为了保护正面的屏幕,玻璃盖板和金属边框中间仍然有一层塑料缓冲,并且这个塑料框稍稍高出边框,而背面是没有的,被提醒注意到这一点的确是有点闹心。
Z系列一贯的不会使用倒角来彰显档次,因此整个手机看上去十分内敛,没有明晃晃的切面反光来吸引注意力,真正把表现空间让渡给屏幕内容。不过这样的设计显然要有深厚的设计功底和精良的做工品质才能达成,也因此更显得稀有和珍贵。
Sony显然是相当满意于这次的设计。因此整个机身上一口气放了五处品牌标志,正面额头和背面中间的印刷SONY LOGO,背部镜头右侧的印刷G镜头标志,背部下方的印刷Xperia标志以及边框上的雕刻XPERIA标志,的确是有些夸张了……实际上Z5系列的设计辨识度相当高,完全可以用更低调的方式来印刻品牌。不过边框上的雕刻LOGO的确相当有质感,而且和防水盖很好地形成了平衡,至少这个标志是必要的。
性能
Z5这一代采用的性能配置基本和上一代(Z3+)一样,骁龙810+3G使得系统表现相当流畅,32G的存储另外还支持拓展表现得相当有诚意。不过说「绝对」不卡顿……至少在国产App下是不太可能的。另外我猜应该是Sony在设置中插入了一项「支持」(会跳转到Xperia Care应用),所以设置列表滑到底的时候会卡一下,这对于包含了各种服务的系统是难免的。Z5P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系统的跟手度相当好,以至于都觉得屏幕有点太滑了……
发热
得益于Z5P 5.5寸的大尺寸,Sony用上了热管导热……热管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在一根管子里封进一些易挥发液体,管子的一头接触吸热端,另外一头接触放热端;液体从吸热端吸收热量,然后蒸发成气体,借助气体膨胀产生的局部高压运动到放热端,通过其他方式把热量传走,失去热量的气体会冷凝液化,沿管壁的毛细结构再回流至吸热端,如此往复。
需要说明的是,热管只是一种导热手段而不是散热手段,其本质相当于石墨导热贴片,都是把某处的热量搬运到另外一处,还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散掉。对于Z5P来说,CPU发出的热量通过热管均匀地在机身中铺开,通过增大接触面积的方式提高散热效率。
导热系数(数值越大越容易传热):空气 0.025 硅脂 5 铜 380
虽然热管导热早在Z3中就有出现,但Z5P则豪奢地用了两根热管,并且在热管与CPU的接触位置涂上硅脂以提高导热效果——硅脂的导热性实际上远低于金属,但相比空气来说还是要好很多的,通过硅脂填充热管与CPU之间的缝隙,可以避免两者之间的缝隙含有空气,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不用说,热管和硅脂对压制骁龙810的火力起了重要作用。在两者的作用下,Z5P已经可以支持30分钟以上的4K视频录制(10分钟就要4G大小,再长的话最先撑不住的应该是你的存储了)。而最新版本的固件似乎也调整了处理器策略,Z3+(版本号国行为28.0.A.8.266,其他地区为28.0.A.8.251)也跟着收益良多,可以保证连续录制10分钟以上了。
和Z3+发热集中于摄像头和NFC标志中间的一小块区域不同,Z5P是整个背部的上半部分会有均匀的温热感,说明热管的确有效地把热量铺开了。日常使用中,即使是持续的安装应用等操作,Z5P也几乎感觉不到发热(不光是因为天气冷了),5.5寸的大尺寸让温度高的部位刚好在手持区域之外。
系统
更年轻的消费群体可能不熟悉,索尼的手机产品曾经有相当一段时间印的是印的实际上是Sony Ericsson(索尼爱立信)的标志。2001年Sony和Ericsson手机部门重组而成了一个独立公司,负责手机产品的研发和销售。2012年Sony全资收购索尼爱立信,令人喜爱的「小绿球」逐渐从Sony手机上消失了。时至今日,作为通讯元祖的爱立信手中仍然握有相当比重的LTE专利,而Sony也重新成为独当一面的手机品牌,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在Android之前,索尼爱立信的智能手机辗转于其自有的Symbian UIQ(算是塞班系统的一个fork版本)和Windows Mobile之间。而在转向Android后,Sony对系统的调整也基本上遵守了Andoid的操作逻辑,同时发展出了名为「Timescape」(时间轴)的交互界面。在2012年Sony全资收购Sony Ericsson之后,Sony产品的系统开始向原生系统靠拢,除了一些服务于集团业务的内置应用(比如PSN网络、Xperia帐号系统、相机应用及插件等)很少再对界面进行大的改动。
Sony在不同地区销售的同型号手机在硬件上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在不解锁、不Root的情况下更换为其他地区的系统,比如国行的机器刷成港版,或者反过来。对于需要使用Google全套服务(或者厌恶国行内置的百度服务)的用户是相当便利的,并且不会失去保修。不过原生Android 5.0及以下并不带有权限管理等功能,对于国内花样百出的Apps们有些力不从心,还是需要用户自行取舍了。国行版的固件则提供了一个来自百度的权限管理……这就相当于请强盗当保镖一样,所以我个人是敬谢不敏的。
系统方面有一点比较脑残的是,如果不关机换卡的话手机会自动重启两次……Z5P分单卡和双卡两个版本,卡托是全塑料的,一旦抽出来之后系统会自动重启,把卡托再插回去又会再重启一次……这个设定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本意是保证插入的SIM卡被正确地注册,但且不说其他产品都支持SIM卡热插拔,至少在重启之前询问一下也好啊……
以前大法的系统有个相当难以上手的部分就是启动器,在抽屉里提供了多种方式排列软件图标,对于用久了、手机里装一大堆App的用户来说效率很高,但对于新用户来说很不方便。Z5这一代的系统则很好地改进了这一点,启动器抽屉变得相当简明了。长按任意图标就会进入编辑模式,此时点击图标是卸载应用,拖动图标则可以重新排序。
Sony有自己一整套的影音软硬件产品,因而在这些产品的互通性上做的也非常好。内置在系统中的Throw功能,可以很简单地将音乐和视频推送到电视上,同时还可以用手机控制播放进度等等。不过经过测试,即使是在5G WIFI下,4K视频的推送也会出现卡顿,对于这种大数据量的视频内容还是通过有线播放比较妥当。
自带应用与服务
打开play商店,在应用下面就会发现Sony专区(刚刚更新的Play Store 6.0则调整到了应用和游戏-类别-Sony Select中),里面包含了各种Sony手机专供的应用,比如系统主题(连虚拟键样式也可以更改)、相机滤镜、绘图板笔刷等等,相当丰富。说到主题,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现在诸多第三方ROM(包括最大的CM)所采用的主题模块正是基于Sony对开源的贡献。不过可惜的是由于开源,CM的主题结构和Sony已经有较大变化,因此没办法用在Sony手机上了。
Sony自己的帐号多用于各种软件服务的绑定,而像手机定位、丢失抹除之类的功能则是通过Google帐号体系结合实现的,算是依托原生的好处吧。有消息称Google将在农历年前在大陆开展中国专版的服务,希望借此能让更多的用户感受到Android真正的优势吧。
软件方面对于用惯原生Android人来说是相当顺手的,Sony自己也提供了Xperia换机助手帮助迁移数据,包括通讯录、通话记录、短信、日历、照片、音乐都可以轻松地转移到Sony手机上,对于从其他品牌迁移过来的用户相当友好。
自带的应用里要特别提一下“生活轨迹”这个应用。这个程序会自动记录手机上所有应用的使用时间并生成一份简报,相当有趣。在手机越来越入侵生活、占据时间的当下,像这样的应用,以及一加的「静静模式」这样试图提醒使用者不要沉迷于虚拟世界的设计,才能真的让人感觉产品背后的人性。
无论是系统本身还是内置应用,Sony给人一种感觉是没有「为了增加的利润的恶意」,没有「为了挣钱而故意违背逻辑的蠢决策」,对于那些只是想好好用手机的人来说,是个不必折腾的好选择。只是希望Android 6.0能尽快推送,补齐权限控制这个弱势。
内容提供商
作为一个国际化运营的大集团,Sony横跨了多项产业,而其作为内容提供商的身份主要有两个:索尼影音娱乐,旗下有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等电影公司的作品版权;索尼音乐娱乐,拥有唱片市场31%的歌曲版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音乐库。
Sony的硬件产品线上,Play Station自己发展出了一套影音内容生态系统,而移动端Xperia品牌也有内容需求。可惜的是,集团化运作的Sony并没有很好地把旗下娱乐公司的内容资源集中在一起提供给用户。Sony原本有名为Music Unlimited的在线音乐服务,但在折腾了很久之后最终放弃了,在2015年改为与著名流媒体音乐服务提供商Spotify合作,通过Spotify中歌单的形式为Sony手机和Play Station用户提供音乐内容。所以如果用户期望像Apple的iTunes Store一样购买单曲是不可能了(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订阅制流媒体是否会取代单曲购买形式的在线音乐库了)。
目前的情形可以看作是,Sony将内容版权统一集合到了Play Station商店中,而Sony手机可以通过内置的What’s New 应用访问这个商店,获取音乐、电影乃至Play Station游戏。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账户地区限制,尽管我可以将Spotify账户绑定到PSN账户上,并且看到Play Station Music的歌单,但是What’s New中只有电影和游戏,没有音乐……
本地化
双卡版的Z5P大大简化了原生Android的双卡设置逻辑,可以选择是否启用某张卡,而仅流量可设置默认卡,发短信打电话都会在对应界面询问。在只插入一张卡的时候系统会自动隐藏多余的信号柱和通话按钮,只有在锁屏界面的提示才会发现这是一只双卡手机。还有一个小细节是,通讯录中会自动根据联系人的姓生成头像,因此看起来不会那么单调。
由于我自行刷入了港版固件,因此系统没有内置来电归属地提示,商务用户可能要自行安装通话过滤软件。不过Sony内置了一个来自著名杀毒软件厂商AVG的安全软件,提供了防盗(远程锁定、隐秘拍照)、清除垃圾、防骚扰电话等功能,可以省掉一干「安全大师」之类的东西了。可惜由于没有ROOT,该软件同样没有第三方App的权限管理功能,着实有点遗憾。
(寨感强烈的索尼中国官方应用商店和百度应用神一样的搜索算法,百度的口号是更懂中文是吧。)
由于国内无法正常访问Play Store,所以Sony的国行固件自己搭载了一个名为“索尼精选”的应用商店。但是其中应用的质和量都相当寒碜,连Sony相机用的PlayMemories应用都没有收录,而其对接的百度应用的库同样也是差得令人咂舌,连最基本的搜索都做不好。拜托,如果合作伙伴这么烂的话,直接提供一个豌豆荚或者酷安市场的浏览器书签好么,省时省力。
电影直接甭想了,而这个索尼精选提供一个HiFi级别的音乐购买平台,但是里面的音乐要么是过了版权保护期的古典乐,要么是国内三线都算不上的小明星的歌,整个库的音乐总共应该在200首以内吧。这个音乐平台同样是由百度运营的(域名是sonyselect.baidu.com),可以用百度账号登陆,撇开乐库质量完全连个“音乐路边摊”都算不上,单曲10块的价格真当用户傻么?这个价格换成包绿钻或者开虾米会员可以听一个月了好么。而且这平台的系统逻辑也蠢得要死,举个例子:登录账户后会发现送了一张单曲兑换券,嗯作为新用户引导是个不错的手段,这个优惠券要绑定邮箱才能领我就不说了:
然后就在这个可怜的乐库里找,勉强找到一首算是有点价值的:
然后结算的时候,由于这张专辑只有一首歌,所以系统自动把它当作专辑结算:
系统不能自动勾选对应优惠券需要手动输入12位代码就算了,你是不能用你的这张单曲兑换券的,因为系统认为你购买的是一张专辑。系统帮助中官方给出的可以用优惠券的图示(优惠券的位置不一样):
然后我给客服发了邮件(官方只有邮件和微博之类的方式,没有热线),得到的回复是呵呵我一脸:
我理解作为世界上仅有的四个不能使用Play商店服务的国家之一,国情决定了厂商不得不单独为国内用户准备一套服务。但是既然你都要做了,为什么不确保它真正可用呢?除了本地化这个部分,本文的其他部分都是在港版固件下得到的(版本号32.0.A.6.170),只要架个梯子,几乎可以很畅快地使用;但为了写这个部分刷回国行之后(版本号32.0.A.6.160),我心里就翻滚着浓浓的恶心:一方面是看到无处不在的百度让人厌恶,另一方面是看到索尼中国这种不走心的本地化,不客气地说,国行固件真是糟蹋了Z5P的硬件。你不可能指望所有索尼的用户都懂得自己刷成港版固件并且懂得用梯子吧?难道国内用户就这么不值得被认真对待么?这可是要卖人民币5699的手机啊!
相机
Z5P一如既往地带有独立拍照键,配合防水性可以做什么我就不明说了。本次的摄像头传感器采用自家IMX300,这是一颗1/2.3英寸的庞然大物,在2470万像素(设置中是2300万)级别上仍然站住了1.1um的像素颗粒大小,因此实景效果也相当彪悍。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把分辨率拉到800万级别(3200×2400)以获得更好的成像宽容度是很划算的选择;而对于专业用户,超高分辨率也提供了更多后期加工的可能。不过可惜的是目前仍然不支持RAW格式输出,像Snapseed已经开始支持RAW文件的编辑了哦。
高分辨率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就是,可以保证在远距离拍摄时仍然可以让细节可用,比如学生上课拍课件,比如商务人士参加大型会议时拍摄演讲人等等。Z5P在2300万分辨率下会有比较明显的涂抹感,最明显的就是用来拍狗的时候狗的毛都是糊成一片的。但如果把分辨率降到800万,那么解析度就会明显拉升到非常优秀的程度,过采样(使用四颗像素的光线数据算出一个质量更高的像素数据)在大面积传感器上果然会功效加倍。
虽然高像素的应用场景并不多见,但作为旗舰,Sony有责任让产品在各种情况下都有良好表现。Z5系列的摄像头元件、处理器的图像处理模块都是目前的顶尖水平,Sony的算法调教应该再加把劲了。
为了控制摄像头不突出,Z5P仍然继续使用了电子防抖,不过从实际成片效果来看效果不错,应该是算法也在不断进化了。Sony向来有「活雷锋」的称号,因为常常大公无私地为其他厂商供货图像传感器(还有优先保障别家供货的案例,三星你也跟人家学学行么),而相同传感器在其他厂商的调教下反而成像质量更好……今年几场发布会我都是直接用三星S6出片,而它的传感器就是Sony的IMX240(不过也有部分批次用的是三星自家)。Z5系列这次找来了Sony α相机团队负责相机调教,加上为Z5系列设计的全新相机模组,终于让这一代的Sony旗舰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准。专业的相机/镜头评测机构DxOMark更是直接把Z5放到了移动设备成像质量排行榜第一名,足够让活雷锋扬眉吐气,让用户用的放心了。
Z5P支持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因此利用混合式对焦达到了0.03s的对焦速度(这个速度可不是随口说说,是经过CIPA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认证的哦,富士、佳能、尼康这些相机界老大都是该协会的正式会员),实际使用中倒是没有强烈感觉,对于喜欢抓/偷拍的旁友应该是相当有用的。得益于24MP的超高像素,Z5P支持5倍清晰变焦(通过过采样实现),最高支持8倍数码变焦,为构图带来相当大的灵活性。
Sony从Z开始就有一个问题,虽然采用了2000万级别的摄像头,但即使使用手动模式,在最高像素下仍然无法设置ISO和开启HDR。Z5系列在采用了全新的传感器、全新的镜头模组以及全新的调教团队后,终于可以同时使用最高像素和HDR,但ISO手动调节以及场景切换仍然只能在800万像素模式下启用。而使用第三方摄像应用的话,最高只能选择800万分辨率……推测的话,也许是高分辨率下提供更多选项会带给处理器更大的负担,为了保证续航而增加的限制吧。
指纹识别
把指纹放在边框上,同时还担任电源键的功能,虽然Sony没能赶上世界首款,但也是相当惊人的设计。这里还有Z5C和Z5/Z5P的些微区别:Z5C由于厚度更大,于是做了镶嵌包边,而Z5/Z5P则用了大斜面倒角,从一体性上来说的确是Z5P更胜一筹。
不过受限于边框的厚度,Z5P的指纹识别传感器面积很小,也就导致识别成功率比较低……由于系统可以保存5个指纹,因此我的办法是把其中三个都录入同一个手指,用数量换质量。指纹识别放在边框上也使其具有了明显的右利手倾向性,左手持机的用户可能只能录入食指了吧。
一个小小的问题是,录入指纹时,软件的提示位置与指纹传感器不是严格对齐的,原因是Z5系列的软件界面设计以Z5为基础,然后为Z5C和Z5P适配的,由于Z5P的尺寸更大,因此指纹扫描器的位置并不是按照Z5的位置成比例调整,而是为了方便手指触碰放在了更靠下的位置,导致指纹提示的界面就显得太往上了。
防水
其实多亏了现在手机内部元件的高度集成化,一般手机都不再那么怕水了,洗漱时刷个微博看个新闻也不用太在意,不小心掉进洗手池也可以赶快取出来吹干继续用。不过Sony从Z3+开始使用了裸数据口的防水黑科技,大大提高了日常充电的便利性,也因此就取消掉了原本侧面的座充口。实际上从S6用过来,无线充电真的是拿起来放不下的功能,可惜Z5P尚不支持,希望下一代能尽快补齐吧。
得益于裸露的数据口,Z5P和Z3+一样只有SIM/TF卡槽一个防水盖,因此日常使用几乎不用拆开,耐久度也大大提高了。不过要特意提醒的一点是,防水指的是防「普通水」,盐分较高的海水还是会加快裸露USB接口的金属针脚,因此从海滩游玩归来还是要稍微冲洗一下的。对于日常使用,比如在泡澡的时候悠闲地使用手机是完全没问题的,毕竟日本手机大多具有防水性能的原因就是日本人普遍都有泡澡的习惯~
除了在硬件设计上考虑了防水性能,Sony还在软件中提供了防误触设计,并且还有锁定功能,以便你在冲洗手机的时候不小心误拨了老板的电话之类的。
4K与未来
4K屏幕是Z5P的一大特点,想想看现在很多43寸的电视都只有1080P,手机的发展实在是太惊人了……高达806PPI的解析度提供了相当优秀的观感,在观看视频和动画的时候真的是丝毫必现。不过也不用担心日常使用的发热和耗电,除了在观看视频和查看图片,系统界面和其他App都是以1080P分辨率渲染,然后屏幕上4个相邻像素显示相同的内容来输出的(4K分辨率刚好是四个1080P),因此日常应用几乎难以分辨它。而在截图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是以1080P输出的,不用担心发给朋友的时候大量消耗流量。
在如此高的分辨率情况下,Z5P仍然提供了优秀的色彩表现,对于色准有较高要求的用户,系统也提供了精细的显示效果调节。Sony自己有画质引擎来调节画面,而在阳光下也会自动拉高亮度提高可读性,各种情景都面面俱到。
说起来,日常应用中很少感觉到4K分辨率有什么好处,在手机这个尺寸上,4K分辨率的照片和视频回放意义都不大。Sony把它放进Z5P中一方面是卖点和技术实力的展示,另一方面则是为VR做准备。在头戴式VR的使用距离上,分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4K则可以提供更细腻的画质,这和当初手机分辨率进入Retina时代是一样重要的意义。目前VR的内容还比较稀少,但各家都在暗暗发力,2016年应该会成为VR元年。从产业层面考虑,Sony凭借高密度小尺寸4K屏可能会成为未来VR领域的高通也说不定。
充电和续航
中等程度使用下,5个小时会报15%低电,因此差不多可以撑够6个小时。5.5寸1080P的手机在3000mAh下普遍都有这个续航时间,而Z5P则是3430mAh+4K屏,所以算是收支平衡吧。屏幕是一方面,而骁龙810的因素显然要考虑进来。至于官方宣称的两天续航,应该是在作为备机的待机状态下产生的,要是开启极限省电的STAMINA模式还能用三四天呢,续航不能这么算的。
充电方面,Z5P支持QC 2.0快充,而标配的充电头也提供了最高15w的充电功率,因此不必担心。Sony提供了一个名为Folding@Home的应用,利用充电时的闲余计算力为科学计算贡献一份力量,因此我都是白天正常用一天,晚上插电让它慢慢充,顺便为医学进步做贡献。
旗舰
现在的年轻消费群体,对索尼手机本身的印象可能已经极淡了: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PS游戏机、因为索尼的单反相机、因为索尼的电视机才知道索尼这个品牌,进而关注索尼的手机产品的。和始终努力在神州大地上耕耘、「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的三星不同,和长辈眼中的技术硬汉摩托罗拉不同,和家电产品铺货到四线小城镇的LG不同,索尼专精设计、面向年轻化的产品路线使其很难入长辈的发言,也就导致年轻人们无法从父辈那里了解到品牌,也因此在中国出现了产品史的断代。
而更要命的是,尽管索尼手机产线也并不单一,但并没有哪个中低端可以响当当地拿出来给囊中羞涩的年轻人。被苹果告上法庭的三星S5830,凭借其和iPhone 3GS高度相像的设计,让多少年轻人知道了三星这个品牌的存在?尽管粉丝们亲切地调侃索尼,热血地膜拜索尼,但这种小圈子内的传播又如何撑起一个国外品牌在广阔国土上的销售呢?
Z5P证明了索尼的能力,可是当面对中国这片特殊的市场的时候,索尼丝毫讨不到好处。反过来,前景不甚明朗的市场也让品牌在决定市场策略时趋于保守和拘束,形成困顿的负反馈。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显然只凭借三款买到4000-6000档次、挂着Z系列名号的旗舰产品是做不到的。
请索尼问问自己:中国市场对于索尼,到底有多重要?
超越第二
旗舰之所以称之为旗舰,是因为方方面面都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这不是堆叠强悍的硬件、优化软件的交互就可以实现的。产品在每一面上的表现,实际上都是公司在对应面的资源倾注,这也是卖和iPhone一个价的Android旗舰应该有的样子。对于有追求的消费者来说,旗舰的选择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多,而Z5P在其中的优势相当明显。
有一个脑筋急转弯是这样的:跑步比赛中,你超越第二以后是第几名?思维惯性会给出「比第二更好就是第一」,但实际上超越了第二,本身会成为第二。这就是Sony的边界和困境:在一线国际大厂中,Z5P可以凭借黑科技、凭借设计底蕴、凭借集团在内容方面的优势,以无比奋勇的努力姿态超越第二,但在最前方领跑的,始终是iPhone。软硬件结合的设计起点,完善的「开箱即用」系统和应用,无障碍无损失的云服务(对了,最近iCloud服务器有的不稳定哦),使得iPhone尽管已经在参数上不再领先,但仍然是手机行列的领跑者。
Sony的辉煌时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创始人井深大这样表述公司意向:最高程度地发挥精益求精的技术者的技能,创建自由豁达、愉悦的理想工厂。辉煌的Sony不是工程师主导,不是设计师主导,而是一切干实事、做实物的职人们主导的公司。而最近几年索尼的节节败退,也反映了管理层人浮于事的局面吧。
2009年,随着公司管理层变动,Sony大批技术人员被竞争对手挖走,甚至成为了后来韩系厂商崛起的支柱。后来上台的平井一夫(被网友们戏称「姨夫」)带来了「One Sony」的理念。作为产线丰富度不亚于三星的上游元件供应商,同时也是产品设计能力让Apple钦佩的终端制造商,Sony整合自身产业和集团业务优势之后的作品,才是当之无愧的旗舰。得到了各方面赞誉的Z5一代旗舰,是Sony重新崛起的号角吗?
所有人都期待着。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