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的,每个地方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名字,并且其中的名字来源也是颇有历史的,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包头地名来源故事吧。
按说五千年前的阿善人应该是包头的先人,至于他们怎么消失的,史无可考,因而这个塞北地域一直无名。直到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包头属九原郡,这是包头历史上最早诞生的地名。汉朝初期仍然沿袭这一名称。到了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改九原郡为五原郡,这是包头历史上出现的第二个地名。
那么包头这个地名始于何时呢? 1937年日伪时期曾任包头县县长的清末举人刘澍曾写过一篇尚未发表的《包头地名考》。
文中说:包头这个名字,起始于清朝雍正初年。最早是乌拉特、伊克昭、土默特三个部落的牧场。这个地方依山傍水,就有西藏喇嘛云游到此,供奉佛像,起名转龙藏。转龙藏的溪水边经常有鹿在饮水,梵语称呼鹿为“包克图”,时间长了,人们就简称为包头,包头地名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关于包头地名的由来,说法很多,争论也多,主要的有三种:一种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包头是由“包克图”谐音而来;第二种说法是“博托”的谐音,“博托”就是指今天的东河槽;第三种说法是“泊头”的变音,这里“泊头”的“泊”就是停泊的泊,三点水一个白字。
这其中,既有故事,又有传说。比如“博托”之说,明末清初到包头驻牧的巴图尔蒙古家族定居在转龙藏一带后,因搏托河周边草肥水足,于是就成了这个家族理想的牧地,因而把从后山流下来这股奔腾不息的水叫博托河。后来随着晋陕人走西口不断迁入,也选择这一带安家,他们听不懂,也听不准蒙语的发音,于是就把“博托”误听为“包头”,于是从清雍正初年,“包头”这个地名便不胫而走,一直延续到今天。
关于“包克图”,也有一段传说,浪漫而新奇:相传当年成吉思汗西征,途经九峰山一带时,大军正在行进中,忽听前方传来呦呦鹿鸣,举目远眺,只见一只梅花鹿正在对面山坡上与大军相视对望。这只梅花鹿个儿大体壮,身上的花斑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那一对犄角也大的出奇,就像两棵无叶的山榆。成吉思汗对身边的大将木合黎说,我见过许多鹿,也猎过很多鹿,却从未见过如此彪悍的梅花鹿。木合黎心领神会,急命随从取来弓箭,递于大汗,成吉思汗张弓搭箭,“嗖”地向梅花鹿射去,却没有射中。箭落在梅花鹿的脚下,而梅花鹿不惊不咋,纹丝不动,似乎根本没有看见有箭射来。成吉思汗又射,依然如故,再射,箭落原地,而梅花鹿仍然昂首静观,岿然不动。
成吉思汗很是奇怪,暗想,我打仗百战百胜,我射箭百发百中,今天怎么就射不中一只不算远的梅花鹿呢?于是策马扬鞭,向鹿奔去。当追到近前,正欲张弓搭箭时,那梅花鹿却又迅急逃离原地,向西飞奔,过一会儿就停在不远的地方回头张望,只要大汗搭箭欲射就跑,这样跑跑停停,若即若离,就像在故意戏弄大汗,如此几经转合,总也不能追上。成吉思汗更加奇怪,心想以我身经百战的神马“萨日勒”,尚且追不到一只梅花鹿,莫非这是一只神鹿?
再说成吉思汗的坐骑,那是一匹千里挑一的宝马良驹,蒙古人管它叫神马“萨日勒”,这匹马跟随主人身经百战,可以说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今日却追不上一只梅花鹿,此刻,它比主人还着急,不等扬鞭,便已扬鬃奋蹄。
转过一道山弯,追到一处台地,就是今天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一带,那只梅花鹿跑进了一片树林中。成吉思汗立马观察,只见此处苍松翠柏,草高林密,好似人间仙境。成吉思汗心想,梅花鹿竟跑到这等仙境般的地方,必是一只神鹿了,我一定要抓住它。便命随从收起弓箭,围住树林,向林中搜索,准备活捉这只梅花鹿。那只梅花鹿在林中忽隐忽现,转过一棵大树就不见了。大汗令随从将士在密林中仔细搜寻,可搜遍整个密林也未见梅花鹿的踪影,只是听见呦呦鹿鸣声在林中回荡。
成吉思汗想,难道这神鹿钻进那裸大树底下不曾?回头望去,发觉那裸大树枝叶繁茂,树干粗壮,几人合抱不拢。再定睛细看时,阳光从大树斑驳的枝桠透过来,发现那树的形态竟活脱脱地似一只跃蹄飞腾的鹿!大汗甚为震惊,但找鹿的心意已决,遂急命士兵将此树连根刨起。一声令下,众将士立即开挖,不一会儿,大树轰然倒地,但未见梅花鹿,拨去泥土,却见一块方方正正、熠熠闪光的青石板埋在树下,一只梅花鹿的图案赫然显现在青石板上,和追捕的那只梅花鹿别无二致,纹路清晰,花斑耀眼,活灵活现。士兵急报大汗,大汗心中惊叹:确为神鹿也!脱口而出:“包克图、包克图……”
成吉思汗感慨万千,朗声长叹:“这是天意,神鹿显灵了,此处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点击阅读原文抢购限量火锅英雄卡!!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