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的来源 ,曾姓的由来?在百家姓中排第几?

曾姓的由来在百家姓中排第几

曾姓在新版百家姓中排在第32位。 曾姓为传统汉族姓氏,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夏王少康封地给小儿子曲烈作为子爵王国,称为鄫子国。后鄫国被灭,鄫国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用原国名“鄫”为姓氏,但除去了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中国曾姓人口2014年有770多万,按人口多少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约有30万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 中国历史曾出现许多曾姓名人,如春秋时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子、北宋文学家曾巩、晚清重臣曾国潘等。

曾姓的由来在百家姓中排第几

姓曾的来源简单概括60字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姓曾的来源简单概括60字

曾姓的来历350字

曾姓起源于姒姓。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中国曾姓人口2014年有770多万,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约有30万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

中国历史曾出现许多曾姓名人,如春秋时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子、北宋文学家曾巩、晚清重臣曾国藩等。

梅州曾姓由来

梅州各地有不少曾氏宗亲,其中赫赫有名的一支是裕振公。追赶溯裕振公发脉,源自曾氏迁入福建的宁化房系。旧公六传后裔40派曾中彦,原随祖父曾沂居宁都清泰乡稿源上村,北宋初,(约970年)迁福建宁化县怀德乡橄榄村。其后裔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形成宁化房系,衍宁化、上杭、永定、平和等地。 此外,南丰曾氏51派曾淳,也于公元1112年(宋政和二年),由江西迁福建宁化石壁下村。

据史料,53世(嘉应始祖)裕振公 (南宋)字玉鸣,行念二郎,居福建汀州宁化,官至奉政大夫,尊为嘉应镇平徐溪曾氏开基祖。据新铺南山、同福《曾氏族谱》记载:曾裕振,字玉鸣,念二郎,曾氏武城53世。元兵乱时,自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马墩下迁至古梅州程乡县石窟都蓼陂乡( 即今蕉岭县新铺镇同福)。“同福、金沙、招福、南华坝、兴宁、嵩山、畲里、小乍、小洋等处,尊他为始祖”。

又据今同福新方里上屋祖堂堂联:“溯二世由宁化迁乔,启后发祥,祖德宗功垂千载;合两房靠新丰筑室,奉先思孝,馨香俎豆祝万年”。从堂联看,二世来开基。

族谱又载,裕振葬高山大坪上湖面,妻陈氏,生子二:政、真。或者二世带裕振骸来葬也可能。又据《客家姓氏渊源》(梅州市)第135页,嘉应州石坑、阜山世系:“裕振,封奉政大夫。因元兵乱,由赣州徙福建宁化。生子二:天秩、天桢。”“政,字天秩,号顺辰,元进士,官大理寺。配聂氏,生子四,启源、启溪、启沧、启海。天秩殁后,其妻聂氏偕弟天桢由宁化徙居梅州。”至今广东可谓“无县不曾”,以现今所调查到的广东曾姓是全国曾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1)
上一篇 2022年12月6日 下午2:54
下一篇 2022年12月6日 下午3: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