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

白茶究竟起源何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您该看看了

丨本文由白茶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无知产生的偏见,是很可怕的。

前些天,一位定居澳洲的亲戚,回国探亲。

当聊到部分外国人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误会时,这位老长辈无奈又可笑的说到:

“部分外国人看多了功夫片,除了以为中国人都会功夫外,还认为国人还在留辫子呢!”

想不到,世界之大,竟还有如此井底之辈。

话说回来,茶界当中,这样极度无知的言论,同样不少。

“白茶在过去根本没人喝,都是半卖半送。”

“白茶现在炒作得太厉害了,以前哪里有这个茶。”

“白茶就是绿茶漂白得来的,属于变异品种,根本不能喝。”

……

茶圈当中,如此的偏见言论,其实和“中国人还在留小辫”想法,并无分别。

早在千年之前,在宋徽宗的年代里就有提到对白茶的赞美: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可见,历史上的白茶,又怎么可能无人问津?

白茶究竟起源何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您该看看了白茶究竟起源何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您该看看了

《2》

白茶究竟起源何时?

目前茶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但无可否认的是,在六大茶类当中,白茶的制茶工艺尤为简朴。

不揉捻,不杀青,只经过萎凋和干燥得来。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白茶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时期。

由于上古时代,制茶技术尚未发展和普及。

将茶树嫩芽细叶采下来后,通过自然摊晾,让茶叶内部的水分大部分脱离,达到干燥可储存的状态后,就能成为白茶的雏形。

茶青鲜叶采下后,不经过多人工干预,采用自然晾青的方式,与现代白茶制成工艺的“萎凋”,有异曲同工之妙。

传说中,神农尝百草,遇茶得解。

茶的起源,最初是作为药用。

由于茶树的萌发嫩芽具有季节性,为了随时都能喝到茶,将采集来的茶树幼嫩茶叶,经过晒干后收藏起来,这便是茶叶加工的开端。

晒干晾干,是古老的制草药方法。

时至今日,不少山区生活的人们,依旧会采集部分的野生草药,晒干后收藏起来,用作煮凉茶消暑或是以备头疼脑热等身体小毛病的不时之需。

可见,最早的茶与药,并不分家。

茶学界专家陈椽教授认为,“从白茶的制作工艺里,可以看出制茶起源的影子。”

湖南农业大学杨文辉教授同样持相似观点,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史上最早发明的不是绿茶,而是白茶。

可见,追溯其白茶的原始起源,可与茶叶的最早产生合为一体!

白茶究竟起源何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您该看看了白茶究竟起源何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您该看看了

《3》

唐宋时期,白茶进一步发展。

茶界内广泛认可的白茶最早文字记载,为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提到的,“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茶学专家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书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还,是东(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属于福建福鼎地区(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陆羽在《茶经》里提到的白茶山,即指的是太姥山。

据考证,“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原文并非陆羽所言,而是引自《永嘉图经》,可惜的是,这本成书于隋朝的图经,今已失佚。

但这可以更好的证明,最早有关白茶的文字记载,在隋朝以前就已出现。

宋代之后,白茶的历史发展,则更进一步。

北宋开宝末年(公元975年),灭南唐,收北苑。

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太平兴国初(公元976年)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北苑贡茶作为宋代的贡茶,主产区在古代建安县吉苑里,即今天的福建建瓯市境内。

提起宋代茶叶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宋徽宗赵佶与白茶的一段佳话。

《大观茶论》里,宋徽宗如是赞美白茶,“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翻译成白话,说的是(白茶)它的枝条柔软容易铺散开,且它的叶片呈现轻薄莹润的质感,如美玉般的颜色。

宋徽宗这番赞美白茶的话,当代被不少商家误导,用作安吉白茶(浙江所产绿茶)的宣传词,其实这不符合史实。

首先,宋代的贡焙在福建北苑,作为皇帝的宋徽宗不太可能喝到除贡焙以外的茶。

其次,安吉白茶属于炒青绿茶,而宋代的杀青方式只有一种——蒸青。

可见,宋徽宗所言的白茶,确切所指的是福建当地所产的白茶。

白茶的最早渊源出自太姥山,除了《永嘉图经》和《茶经》里记载的“白茶山”文字记录外,太姥山当地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

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在《福建茶史考》一文中提到:“白茶的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之后传到建阳的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当年,白茶传到政和后,政和茶作为北苑贡茶的附庸,一同进贡给朝廷。

政和的得名,还离不开宋徽宗对白茶的钟爱。

公元1115年,当时政和县还叫关棣县,宋徽宗喝了关棣县进贡的茶银针后,龙颜大悦,将年号“政和”赐予关棣县,从此关棣改为政和。

政和,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以茶得名的县市。

白茶究竟起源何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您该看看了白茶究竟起源何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您该看看了

《4》

明清时期,白茶文字记载进一步丰富。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陆应阳《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

自古名山出名茶,终年多云雾缭绕的太姥山,不仅风景秀丽,名茶同样美名远扬。

明万历四十四年《福宁州志·食货·贡辨》载:“芽茶84斤12两,价银13两2钱2分;叶茶61斤11两,价银1两4钱7分9厘。”(福宁州:今福建宁德,辖福鼎县)。

这段记录,可以说明到了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福鼎茶人把制造白毫银针的芽茶收购价格与制造叶茶的白牡丹价格区别开来。

而在明朝田艺蘅《煮泉小品》赞道:“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这里“清翠鲜明”的芽茶,指的是白毫银针。并且明确指出,以日光萎凋生晒芽茶为最佳。

明朝时期留下许多文献资料很好地佐证福鼎悠久的产茶历史。

到了清代,养分充足,功效颇多的白茶,更是在民间受到了广泛欢迎。

在福鼎当地,不少人家里会藏上一些老白茶,以备不时的牙龈肿痛,防暑消炎,头疼脑热等身体小毛病之需。

白茶简朴自然的工艺保留下大量的有益物质,使其经久耐破,清逸鲜爽。

白茶内部水浸出物丰富,相对较低的多酚含量和较高的氨基酸含量成就了较低的酚氨比值,从而造就了白茶滋味最是淡雅清醇。

曼妙隽永的白茶,受到不少文人雅士喜爱。

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

白茶究竟起源何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您该看看了白茶究竟起源何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您该看看了

《5》

纵观近代,白茶具有百年辉煌的出口史

谈及近代福建的茶叶对外贸易,可以追溯回1860年的五口通商时期。

在此之前,茶叶出口口岸,均设在广东。

当时对外出口的茶叶品种主要是绿茶、红茶以及乌龙茶。

尤其是红茶,因备受英国人的追捧,长久来都属于当红的爆品。

而白茶,在当时作为小众茶类,也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开始悄然进入欧洲人的生活。

随着一战的爆发以及红茶产区和工艺的影响,外销茶界老大红茶的地位受到了影响,市场因此萎缩。

此消彼长间,白茶以新贵之姿,迅速的在外销茶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到了1924年,随着欧洲时局的短暂稳定,白茶的出口量快速攀高。

根据史料记载,1926年出口到德国的白毫银针收购价,每吨高达6520银元。

在高收益的驱动下,福建白茶产量大幅增长,迎来了空前的发展。

在当时,卖白茶,制白茶也因此成为最新最时髦的择偶标准,民间编了这样的谚语:嫁女不慕富贵郎,只问茶叶与银针。

而国内抗战全面爆发后,福建白茶的生产出口出现了首个低潮期,这个时期全国茶叶产量大量锐减。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白茶产量逐步复苏。

1986年后,随着政策的开放,大批的茶企投入到白茶对外贸易当中,促进了白茶的发展繁荣。

由此,形成了近代来白茶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白茶究竟起源何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您该看看了白茶究竟起源何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史,您该看看了

《6》

近年来,白茶在国内市场受到日愈广泛的欢迎。

口感滋味好,功效价值高的白茶,市场受众群体广泛。

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名,更是弘扬遍了大江南北。

质朴天然,淡雅清醇,鲜香淳和的白茶,迎来了复兴。

正如民族复兴路那般,走过艰辛坎坷,终将迎来曙光。

白茶复兴之路的背后,是茶文化的回归!

欢迎关注【白茶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课堂菇凉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8日 下午2:34
下一篇 2022年12月8日 下午2: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