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老子推崇“婴儿”,认为人应当像婴儿一样。为什么老子对“婴儿”情有独钟呢?
这关系到《道德经》中一个很重要的字:“反”。这个“反”字有两层含义:
第一,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的一切属性都是相反相成的。
古代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哲学家,都曾指出宇宙间存在着一对一对相互对立的属性。老子则进一步指出,这些属性不仅相互对立,而且相互成就。
《道德经》第二章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也就是说,美和丑是相反相对的,但是没有美就没有丑,没有丑也就没有美。其他一切相对的属性都是如此。比如:
天下皆知刘亦菲很美,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像刘亦菲一样,那刘亦菲还美吗?显然就不美了。可见,正是由于那些普通的芸芸众生的衬托、对比,刘亦菲才是美的。
天下皆知宋小宝长得丑,但是如果天下人都长得像宋小宝一样,那宋小宝还丑吗?显然也就不丑了。(只是举个例子,其实宋小宝正经的时候并不丑)
所以说,美与丑虽然相互对立,但谁也离不开谁。其他所有相对立的属性,如善恶、难易、长短、高矮等等,也是同样相互成就的。这种“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老子进一步认为,这些相互对立的属性不仅相互成就,而且相互转化,如祸与福能够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但是普通人在看待问题时,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看不到其反面。老子则认为,要全面的看待问题,执守事物反面所产生的作用可能要胜过事物正面的作用。
都说人往高处走,老子却认为“上善若水”,因为水往低处流,总是居于卑下的地位。普通人争强好胜,事事都想胜过他人,老子却认为柔弱胜刚强。
天下最柔弱的人莫过于婴儿了,因此老子认为人应当向婴儿学习。比如道德经第十章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认为学道要像婴儿一样柔弱。《道德经》第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意思是世人都很兴高采烈,我却像婴儿一样淡泊安静,没有行迹,与世人相反。
第二,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轨迹是返回其本原。
《道德经》中说,道是创生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中产生的。随着事物的发展,它们离道越来越远,最后形成了一个圆形的轨迹,又复归于道。
所以《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生成万物,广大无边,所以将道称为“大”。万物从道中生成后,周流不息的运动着,所以称为“逝”。万物在运动过程中离道越来越远,所以称为“远”。但是物极必反,万物远离道后,又会复归于道,所以称为“反”。
因此,老子认为天下纷纷纭纭的事物发展的最终归宿都是回到本原和起点。所以《道德经》第十六章说: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人也是万物之一,也要回到本原。那么人的本原是什么呢?就是人生的起点——婴儿状态了。《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说: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人要回到婴儿状态,也就是回到柔弱、淳朴的状态。这也说明《道德经》中“反”字的两层含义是相辅相成的,回到事物的本原,也就是回到事物的反面去,甘愿处于柔弱卑下(雌)的状态,而不是逞强争上(雄)。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