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新年又至,感觉新年年味更多的是年轻人自驾出游,电话拜年,酒店的灯盏交错,新城市的美丽夜景、灯景。想着小时候新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巷尾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欢笑声,声声入耳,还有农村社火队的集体游行,扭秧歌,舞龙狮,踩高跷,唱大戏等等热闹的情景越来越少见了。
春节,是我国的农历新年,南昌人称它为“过年”,“大年初一”。在民间世俗中,它是古老而又是最为隆重的节日。其庆祝时间要延续到元宵落灯为止。风俗活动主要包括祭祀和庆祝两个部分。
贴门神和春联是节日最显眼的项目,原意是寄托门神守护保安,避邪驱鬼。原始的门神,是传说中朔山上桃树上、下的“神荼和郁垒”两兄弟;唐代换上了“尉迟恭”和“秦琼”两员老将,或是“钟馗”;宋元以后门神又被演化为“天官司赐福、指日高升”的内容;民国以后,换上了印刷性精美富有民族特色的年画,而渐渐成为装饰性了。
春联,也叫“春贴”,联语大多为吉祥纳福词句和切合时代内容或有行业特点的新联语。
节日中有种种礼俗,正月初一日岁朝,人们听到鸡叫,就起床放鞭炮,叫做“起五更”,或称“开财门”。有的只放三声大爆竹,叫做“高升三级”。这时,男女老幼衣冠崭新,燃起香烛,供上果酒、生菜之类,表示“迎春接福”。开始按长幼尊卑,依次跪拜天地和祖先牌位。然后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必须赏给子孙们“年赏”或是礼品,表示温暖祝福之意。初一日早餐大多人家吃面点或菜饭,午晚两餐是吃现成的剩余菜肴。有一些老年人初一日不沾荤,要茹素,叫做吃“三官斋”,也表示一年的“素静”。初二日,开始走亲戚家拜年,家家备有新年果盘,其中少不了红桔、荔干(桂园),谐取“吉利”之意,款待上门贺年的来客,还要餮以有红枣和青果的“元宝茶”。
初一至初三日,家中是不扫地,不汲水,不乞火,不啜粥,不动针线。初二日一早,全家吃虾米、粉丝、蔬菜、连同吃剩的菜一起和煮,这种风俗有一个风雅的名,叫做“金钩银丝挂元宵”。
拜年,走亲戚,也是春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初一至初七日,街上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大部分是拜年的人群,大家见面总会作揖打拱,互祝“恭禧发财”、“身体健康”吉利笑语,充耳可闻,体现了人们追求富裕和健康的良好愿望。
走亲戚拜年习俗,有等级之分和先后次序。头等是丈人家,次要亲戚是外婆、姑奶和孩姨家;其他亲戚则是早晚走没有啥,但不能不去,否则便被认为失礼。南昌有句俗谚;“初一的崽,初二的郎,初三初四女看娘。”所以新媳妇一般是初三回娘家拜年,但必须当天返回,这又是“正月不空房”的世俗。
等级不同,所带的礼品也不一样,特别是初次上门的新婚女婿,必须带上两条大大鲤鱼,“鲤”、“礼”同音,“鱼”、“余”、“裕”同音,表示对岳父母有尊重和祝福,还要带上猪的前腿(蹄花),以示经常来孝敬的意思,点心和水果也要高级的,以显示新婚女婿的富有和敬意;二、三等亲戚的礼品,只讲实惠,不讲花样;普通亲戚,仅要带些过年的自己做的糕团就可以了,虽有应付色彩,但谁也不在乎和责怪。
春节走亲戚,可使相互关系更加融洽,即使平时有些隔阂,通过这次来往,也会言归于好。
初五日是“财神爷”的生日。商户从年初一那天闭门休息,初四日晚三更以后,便提前给“财神爷”供上一对活鲤鱼和羊头,它是“利”和“银洋”的谐音,取发财致富之含义。初五日凌晨燃放爆竹,摆设香案,点着大香烛,供着三牲酒肴,老板或其代理人磕头膜拜,烧财神利市,盼望在新的一年里招财进宝。这一天鲤鱼的身价倍增,会做生意的鱼贩子,特用红绳穿着大鲤鱼主动上门,称为送“元宝”。初五日上午,商店开张营业。老板笑逐颜开,以迎“利市”。这天乞丐也是很活跃,拿面粉捏制成“元宝”形,外涂金或银色,向商店乞讨,老板对他们是极欢迎,乐于施给,并燃放爆竹迎送。
下午吃财神酒,店主和伙计可以毫无拘束的尽情痛饮,互祝新的一年中生意兴隆。
正月初七日,南昌人叫它“上七‘,有“上七大似年”之说,晚间迎接灶神归位。这天家家也要摆酒祝贺。至此,春节庆祝项目就算告一段落。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