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所以床肯定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家具。那么床是什么时候被发明出来的呢?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半坡遗址中就出现了床的雏形,其样式类似于北方地区的土炕。后来随着文明进步,床的样式不断演化。大约在商朝时期,床的形制被正式确立下来。也就是说,商朝人睡的床跟我们现代人睡的床在舒适度上虽然无法相提并论,但基本样式已经差不多了。
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曾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榻也是古人睡觉用的寝具。那么床和榻是不是指同一个东西呢?答案是否定的。床的起源上文中已经说过,最早的样式类似于炕,后来逐渐演变成床的模样。榻的起源则是席子,但这个席子不是现代人铺在床上的草席、竹席,而是古人的坐垫。
床在商朝时期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可椅子却很晚才出现。那么在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坐什么地方呢?答案就是:席子。成语席地而坐并非是一屁股坐到地上,而是要铺张席子在地上,人再坐到席子上,这样感觉就斯文多了。
席居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我们在看秦汉时期电视剧的时候应该会发现,剧中的人们都是跪坐在席子上(如果看到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那这部电视剧绝对是垃圾片,赶紧弃剧),跟现代日本人的坐姿类似。
最早的席子只是薄薄的一层草席。后来人们为了坐着更舒服些,就将较粗糙的稻草秸秆铺在下面称“筵”,将较细软的稻草秸秆铺在上面称“席”。“筵席”一词就是这样来的。席子作为古代的主要坐具,一般都放在厅堂。中国人历来都很好客,有朋自远方来往往要摆酒设宴招待,于是筵席就逐渐变成了酒宴的代名词。
古代的贵族们为了体现自己的特殊地位,遂将坐席向精细化发展。到了西汉时期,这种经过精心加工而成的坐具就被称为“榻”,所以榻就相当于加强版的席子。后来榻传至日本,慢慢就演化成了现在的榻榻米。
东汉时期,陈蕃担任乐安太守。当时乐安有个叫周璆的名士不喜欢应酬,平时无论达官还是显贵的邀请,他都一概拒绝。可周璆与陈蕃却特别谈得来,两人关系极好。为了表示对周璆的尊重,陈蕃命人专门定制一榻,平时悬挂起来,只有等周璆来的时候才取下让他专用。于是“下榻”这个词便应运而生,后人就把留客住宿称为“下榻”。
早期的榻比较小,只能当成坐具。后来可能是古人觉得能躺着干嘛还要坐着,于是就将榻加长,成了既可以坐,也可以躺的家具。宋太祖赵匡胤所说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便是指这种卧榻。
古代的床和榻(卧榻出现后)都具备睡觉功能。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床是摆在卧室用于晚上睡觉,榻是摆在厅堂用于白天坐、卧、小憩,其功能类似于现代人摆放在客厅里的沙发。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