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红线结万缕千丝,寄相思。”这是形容中国绳结艺术的一句话。绳结,把不同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与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形成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在北戴河区北戴河村,有一间绿树掩映,装修古朴的院落,就是中国结艺术馆。推开木门,穿过种满鲜花、点缀着假山的院落,走进展厅,上千种绳结作品映入眼帘。各种造型独特的挂饰、绚丽多彩的手链、活灵活现的动物、惟妙惟肖的瓜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福禄寿禧是常见的题材。
正在工作台前忙活的孙静,今年65岁,从小喜欢编织。工作后,她买了很多书籍摸索学习,还曾到有着中国最大中国结市场的浙江义乌学习了一段时间。在习得书上的几十种编法后,逐渐萌生要做手编工艺的想法。“最基础的是平结,还有鱼骨结、蛇结、花纹结等多种。”说起绳结孙静滔滔不绝,她说,用心编织时心里特别安静,把一根根线变成一个个有温度的作品,是传承和发展绳结艺术的最大乐趣。
用心编织的时候,心里特别安静。
2015年,退休后的孙静和丈夫租下房子,将这里改造成展馆和工作室。平时她会组织很多活动,也会邀请学生来参加。每年夏季,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参观、学习。几年前,孙静还曾受到吉林大学邀请,教授外国留学生绳结技术。
每一道线都要勒紧,成品才好看。
“中国结讲究一根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部对称,方方正正,像极了我们中国人,做人堂堂正正。”孙静说,在编织绳结中,最重要的是把每一个结扣都用力勒紧,这样环环相扣,最后的成品才会更美。每一个绳结都包含着她独特的祝福,比如建党100周年时,她就设计了两米长的大挂饰,上下装饰着玫瑰花,还编织了党旗党徽,把对党最诚挚的祝福融入中国结中。
在传统中国结基础上,孙静大胆创新,设计了更多作品。
被评为区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后,孙静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积极参加非遗传承展示、体验研学活动,利用非遗进校园、非遗进高校、非遗下乡的机会,为群众、小学生传授、讲解中国结的技能与知识,让更多喜欢手工、传统文化的人去接触、了解非遗文化。她还根据时下最火热的元素,设计出多种新花样,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并爱上这份传统手工艺。
创新后的中国结更加符合年轻人眼光。
丈夫陈先生特别支持孙静,也会动手编织各种作品,“妇唱夫随”,让孙静很开心。经常有游客进了门不想走,跟孙静探讨技艺,能聊上半天。也有人一来就买十几件作品,还有人定制特殊作品,孙静都会用心制作,让对方满意。她的作品多次获得秦皇岛旅游大赛优秀奖,2019年获得秦皇岛“巧娘”妇女手工艺品大赛金奖,还曾入选河北省非遗展览馆。
孙静在用心编织。
琳琅满目的作品摆满工作室。
经常有人来学习经验,孙静言无不尽。
丈夫是孙静的支持者、合作者。
“咱不以赚钱为目的,从小培养孩子手工兴趣爱好为主。”孙静说,“中国结对下一代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能让中国结在我们这一代断档,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