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抹胭脂一点红,任你万里到西东。竹丝皮纸虽然密,只怕旁人口吐风。”这句代代传承而来的灯谜,堪为经典中的经典,灯谜的谜底,正是灯笼本身。
灯笼,这一味具有彻彻底底中国气质的元素,历来被文化名家作为意象点缀而不吝入诗、入词,如唐代张祜的“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过年时候,家家户户把门打开,所有的灯笼都点了起来,尤其正月十五这一天,更是光彩映照了皇城。此外,还有宋代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花市的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至于现代,无论路旁还是门口,直至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方才发觉年近了。
自古及今,正月新年里的中国年味,核心图腾便在于灯笼。
有灯笼,才是年
起初,灯笼,不过是古时灯具的一种,唐朝就已经记载了使用灯笼的缘由。
灯笼与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街道上、门庭外,哪里需要亮光,哪里就有灯笼。比如,《宋书·武帝纪》中记录“牀头有土鄣、壁上挂葛灯笼。”《生金阁》说:“可可的我的灯笼刚里到门就灭了,那讨火烧他?”还有《说岳全传》:“又一个走堂的小二,拿着一盏灯笼,高高地擎起送考。”一盏小灯笼,不同大功用。
那么,灯笼怎么与春节相关联起来的呢?流传下来的传说,非常丰富,有的说是“姜子牙高杆点灯”的原因,有人说是“古来神鸟”的故事,但就人文科学而言,笔者认为,“起源于对火的崇拜”这一说法,更加合理。
对于古人来说,过年并不是一个享受的节日,生存条件差,又赶上西伯利亚寒风来袭,疾病和寒冷交织,让人们对寒冬的深夜格外畏惧,所以,年,才有“年关”之言。而火源有利于改变这一切,照亮、温暖、食物,无一不与火源有关,甚至形成了神秘的火,能驱赶走一切妖魔鬼怪如此种种古老信仰。相沿成习,最先形成是一种持火驱邪的习俗活动,最终演变为点灯笼。所以,从历史文化的延承来看,灯笼,本就站在年节的C位。
宫灯,灯笼之最
灯笼具有非常实用的照明功能,人人都要打灯笼,人人也都要看灯笼,自然而然,成为一种尤为合适的传达载体,浪漫主义的古人,让其饱含了各式各样的文化内涵。
比如,整体上,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多种传统技艺,形成宫灯、纱灯、吊灯等多种形式,并呈现出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多种设计样式,形成了吉祥如意、喜事临门、平安喜乐等多元吉祥寓意。
提到灯笼文化,必然要提到一种经典灯笼样式——宫灯,谓之“雍容华贵,灯笼之最”。
宫灯,顾名思义,即“宫廷花灯”,是皇宫中用的灯,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
宫灯不仅兼具照明功能,更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以显示帝王之富贵和奢华,所以宫灯的制作尤为见功夫,很多明灯需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得以完成,呈现出“珑玲世人叹,艺绝神仙惊”的赞叹。古来有名者如“藁城纸雕彩灯”“北京八方宫灯”等。
现代来讲,宫灯仍旧是一种颇具人气的传统艺术形式。今年新年,国窖1573联合国家技艺花丝镶嵌传承人雁鸿,将传统花丝镶嵌创新工艺和宫灯、吉祥瑞兽进行了有机结合,创作了“品味中国年”的主题宫灯艺术品,令人拍案叫绝。
左右滑动查看
所创宫灯,通体为金,全部由花丝镶嵌塑造而来,鎏金溢彩、精妙非凡,在造型上,分别选用了龙、凤、仙鹤、麒麟四大神兽,象征着吉祥、富贵与祥瑞。
其中,龙主题宫灯的灵感来自“二龙戏珠”,由12条形态各异的金龙盘旋在灯体上,中间灯体和流苏部分都采用了球形和龙珠的元素,表达吉祥安泰、平安长寿之意。凤凰主题宫灯则来源于“凤穿牡丹”,凤凰和牡丹都是吉祥的事物,凤凰是百鸟之首,牡丹是百花之首,寓意繁荣、富贵、吉祥。鹤主题宫灯来自于《瑞鹤图》,宫灯呈六面,面面可见仙鹤腾飞,代表长寿吉祥。而麒麟主题宫灯则更令人神往,不仅具足7只形态各异的祥瑞麒麟,当微风徐徐袭来,灯笼还会发出心旷神怡之声,蕴含着才华四溢、财运亨通的期颐。
与此同时,将宫灯制作和白酒酿造完美呈现,外有花丝宫灯历千年,以堆、垒、编、织、掐等工艺而千变万化,内有国窖1573国宝窖池群450年活窖生香,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经699年,24代不断传承而浓郁非凡,两者一个从视觉,一个从味觉,呈现中国瑰宝的文化演绎。
打灯笼,照亮了什么?
“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为什么灯笼能够象征吉祥呢?从文化原因而言,很大程度上在于“灯”与“丁”二字的语音相似、字形相近,点亮灯笼,既是人丁兴旺之意,火苗越旺,灯越明熠,家越兴盛。
“灯笼翠干从高揭,火繖流苏直下垂”,与此同时,灯笼还象征着光明,在古代时候,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学校)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称为“开灯”,象征着前程似锦,一片光明。
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无论家族兴旺,还是前程似锦,都满足了人们对于未来的种种期许,承载了国人对于新年的期望与祝福。正因为有了如此古老的文化寓意,很多地方都视过年打灯为习俗必备,经典的如“侗家龙灯吉利文化”。每到过年时候,侗家人都要耍龙灯、唱吉利,从除夕到庙堂为龙灯“开光”,随后游遍所在寨子,再到十五到江边举行烧龙仪式送龙归海,礼节重重,寓意多多。
“相沿为风,相染为俗”,虽然每个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对于灯的欣赏,则全国上下不约而同。早在《新唐书・中宗本纪》记载了唐中宗皇帝李显,不止一次在元宵节微服观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藉著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时,更于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支。
灯节之上,祈吉祥类灯品极多,如吉祥(鸡羊)如意、龙凤呈祥、万象更新、五子登科、吉庆(击罄)有余(鱼)、祝(竹)报平(瓶)安、吉星高照、百鸟朝凤等。此外还有,喜鹊和梅花合成“喜上眉梢”,翠竹图喻为“祝报平安”,石榴为“榴开百子”,喜娃、双喜等等,像前文提到的国窖1573的四神兽主题,也是喜闻乐见的制灯题材。
从吉祥意义上来说,国窖1573本次与古老的宫灯文化、花丝镶嵌技艺有机组合,推陈出新,让非遗活起来,唯美唯精又饱含祥蕴,既是一种文化传承,又是文化自信的担当所在。而甚者,在此时代背景下,为世人“打宫灯,照吉祥”,则更具深意,在岁末年初之际,中国宫灯所点亮的,更是亿万国民内心的希望火种,新年气象,普照万千。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