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王.花魁.花相.君子花.花中皇后.花中西施.绿色仙子指什么花
花王—牡丹花魁—梅花花中王后—月季花中月老—荷花有的说是桂花、杜鹃花中隐士—菊花花中君子—兰花凌波仙子—水仙
花中四君子是指什么花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花中四君子“是🈯梅兰竹菊!各有千秋,和自身提现出来精神特点息息相关。
梅,一身傲骨,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剪雪裁冰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兰,色淡香清,生于幽谷,孤芳自赏,与世无争,故常被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虚心、清雅高格,经冬不凋,一直挺立,昂头生长,修长挺拔,中空外直,亭亭玉立,节节升高,任凭四季交替,始终青翠欲滴,,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故常被看作正直谦虚、潇洒有节操,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正人君子气度的象征。
菊,金秋绽放,凌霜自行,恬然自处,不趋炎势,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零后,迎着风霜不与群芳争艳列,故历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我唯独偏爱喜欢竹与菊。而竹子正直虚心,中空挺拔,四季常青。至于菊则凌霜展放,恬然自处,不与群芳争春艳。
自古多少文人骚客为梅兰竹菊“四君子”,吟咏赞美。
唐代禅师黄蘖:“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诗仙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清代人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唐人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宋人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不与百花争春的菊花,宁可在枝头上抱着清香死去,也绝不落到寒冷的北风中。
古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指什么,“岁寒三友”指什么
四君子和岁寒三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是中国画重要的题材。
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他们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四君子与岁寒三友,在中国应该是人人皆知吧,既然自己是学习国画的,就从国画的角度介绍一下四君子与岁寒三友
“四君子”是国画创作中惯用的素材,以梅、兰、竹、菊寓意高贵品质和崇高品德,古往今来凡文人雅士都喜用“四君子”表现自己卓尔不凡的情趣或者作为品德的鉴戒。表现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
“松竹梅”岁寒三友早在北宋徽宗时期内府所藏的《宣和画谱》的解说中,就有关于花鸟画的记载:“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间。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到北宋末年,“松竹梅”的寓意是“岁寒而磊落”“见之于幽间”的岁寒三友,具有登高临远的意气,赋予节操美的意识形态。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
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
松,从战国时代起,因其常绿耐寒,而被世人神化了,带有宗教意识的“精神领域”方面的含义。儒教象征为“节操坚贞、不屈不挠”;道教寓意为“长生不老、饱经风霜”,故在墓地陵园和寺院山门两旁遍植乔松与古柏。松柏是中国代表文人士族的精神领域上的理想化的道德和节操的写照。
中国古代以松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不可胜数。据《芥子园画传》树谱的画松法云:“松如端人正士,虽有潜虬之姿,以媚幽谷,然具一种耸峭之气,凛凛难犯。凡画松者,宜存此意于胸中,则笔下自有奇致”,又云:“马远松多作瘦硬如屈铁状。”
竹应该要多说一些,毕竟竹在国画中太有名,也更是因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更是可以说在中国家喻户晓。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四君子和岁寒三友入画,丰富了中国画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至今不衰。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