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脖子鸭骨架等卤肉食品,相信你也吃过不少了~但是,你是否真的吃得那么放心呢?
关于在鸭脖子中检测到有大肠杆菌的事,可能很多人都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这里给大家具体说明一下大肠杆菌,是什么。
什么是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具有卫生学意义的指示指标,其实它并不全是大肠杆菌,而是“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摄氏度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
这个指标的意义,是提示食物可能受到粪便污染,大家听起来可能很恶心,但由于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也是广泛分布,因此它在食品中出现,也没那么意外。
大肠菌群,主要是“指示菌”
大肠菌群作为重要的卫生学指示菌,提示食物的生产加工过程存在隐患,操作可能不规范;但大肠菌群本身未必致病。没有人能回答,有多少大肠菌群可能吃出毛病。
人体肠道中有大量的大肠菌群,我们也活得好好的,甚至人体需要的一些维生素(比如B族维生素)还是由这些微生物产生的呢。但大肠杆菌里也可能有坏分子(致病性大肠杆菌),如导致德国数十人死亡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更重要的是,大肠菌群污染意味着食物被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增加,包括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等,这些对健康的危害都远大于大肠菌群本身。所以,大肠菌群不是“致病菌”而是“指示菌”。
散装熟食,几乎必然被微生物污染
国际上对于散装即食食品的微生物指标,基本都是“没有标准”,即使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是如此。尽管个别地区对散装即食食品有微生物的控制,但也仅限于致病菌。
这是因为,散装即食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几乎是必然的:它们既没有生产线上的灭菌工艺控制,又没有很好的包装隔离措施,暴露于空气中并经常被拿来拿去,不污染才怪呢!就算是家庭自制食品,这样的问题估计也不会少见。
其实“没有标准”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与食用冰一样,尽管没有微生物限量标准,但是熟食生产保存上也有很多操作规范、生产规范类的标准可用于指导,这也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做法。
总体上说,用规范而不是用限量标准来控制微生物风险,也是科学的管理方式。
彻底加热,才能吃
和散装食品相对于预包装食品的风险,肯定是大一些的。在此还是建议,熟食买回家后,再彻底加热一下为好。微生物吃一点确实没事,万一吃到“坏分子”致病菌,恐怕铜肠铁胃也吃不消吧。
如果你对大肠菌群非常忌惮,对无处不在的细菌感到莫名的恐慌,建议学习一下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五要点”,这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真正的关键。
食品安全五要点口诀
1.保持清洁
餐前便后要洗手,洗净双手再下厨。饮食用具勤清洗,昆虫老鼠要驱除。
2.生熟分开
生熟食品定要分,切莫混杂共保存。刀砧容器各归各,避免污染惹病生。
3.完全煮熟
肉禽蛋品要煮熟,贪吃生鲜是糊涂。虫卵病菌需杀尽,再度加热也要足。
4.安全存放
熟食常温难久藏,食毕及时进冰箱。食前仍需加温煮,冰箱不是保险箱。
5.材料安全
饮食用水要达标,菜果新鲜仔细挑。保质期过不再吃,莫为省钱把病招。
科学零距离 实验出真知
您所不知道的生活小常识、小秘密,饮食安全,《民生实验室》都会教给您!!!
每晚19:10山东电视公共频道 《民生实验室》等您一起来!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