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面皮,味香色亮,人人爱吃,四季皆宜。它不但是汉中人民的家常便饭,而且也是调剂生活和招待宾客的佳肴美餐。
汉中面皮,即以大米为原料,为啥不叫“米皮”却叫“面皮”呢?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至今流传着。
相传明末,汉江边上住着一个姓刘的人家,老汉早已下世,儿子跟张献忠的起义军走了,一去杳无音信,家中只有婆媳二人。 媳妇姓皮,为人善良,聪惠贤孝。 家中无田无地,全靠皮氏绣花织布所收来赡养婆母。 虽然皮氏起早贪黑,长年拼命地苦做,但当时兵荒马乱,薪桂米珠,婆媳生活仍十分困难。 皮氏是个很贤孝的媳妇,她不但常吃瓜菜之类的代食品,把粮食省下来孝敬婆母,而且,在每次米粥煮熟后,先给婆母捞干粥,自己喝稀的,奇怪的是,婆母仍是面黄饥瘦,皮氏却很健康,脸色红润。 有的乡邻在背后议论,认为媳妇亏待了婆母。
一 天,老太太突然病了,娘家兄弟来看老姐,也认为是皮氏不孝,在生活上亏了老娘,罚皮氏跪在娘床前,要严厉地惩罚她。 皮氏只是低头跪着,一句辩白的话也没有。 眼看媳妇受冤屈,可急坏了病在床上的婆母呀! 好想给兄弟解释,只是舌头不灵,嗓子沙哑说不出来。 急得她手抓胸,嘴大张,用尽气力断断续续地喊叫: “兄,弟! 免……皮…”意思是免罚皮氏。 没料,老舅认为老姐肚子饿要吃饭。 便狠狠地训斥甥媳,“看来你娘是饿的病,快给做饭去! ”皮氏急忙起来,向厨房走去。 老太太一听叫媳妇去做饭,更急了。 又忙喊: “不! 要…面皮…”老舅一听又说: “你娘不吃米粥,要吃面皮!
“啊!啥叫面皮?”皮氏为难地问。
“就是……就是面条!”老舅说。
”不,要,免,皮……”老姐想纠正说。
“对,对,面皮。”老舅应付着老姐,转身对皮氏低声说“快给你娘做碗面条,不然我就告你个忤逆不孝之罪!
皮氏愁泪满腮,心急火燎。她急的不是怕舅父告她,而急的是家里无一点面粉,如何才能满足病人的渴望—做一碗可口的面条?她来到灶房,揭开锅呆呆地望着下锅不久的大米发了愁。 忽然,她听到灶门口有人说:“好媳妇,莫发愁,石磨米浆锅上流,只要对老人有孝心,大米面条能解忧”。皮氏猛一惊,急向灶口寻觅,哪里有人呀!她想了想,把锅里的大米捞了起来,按想到的办法去做,不一会就做了一碗“面条”。当皮氏双手捧到床前,一股酸香气味使婆母突然有了食欲。说来神奇,老太太吃过之后,病已减了大半。
后来婆母病愈,听媳妇说了做米面条的事,惊讶地说:“哎呀,这是灶王爷给你指点的呀!我本想是叫你舅免对你惩罚,不料这“免皮’成了“灶君’给你教做“面皮了”。
“妈说这灶王爷………?”
“对。快敬灶王爷!”说罢,老太太就拉着皮氏去给灶王爷烧香、叩头。
从此,皮氏常给婆母做面皮吃,老太太逢人就夸媳妇心好、手巧,感动了灶王爷给她传授了做米面皮的方法。邻居、乡亲们闻听之后,都来学做米面条。不久,这做大米面条的技术,随着免皮”的故事传遍了汉中各地。但不知是何年何月与何人,将大米面条和“免皮”相结合取名为“面皮”。
据说,过去蒸面皮时,第一张面皮都要用碗或盘子盛着,放在灶头上表示敬奉灶王爷。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