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桃子上市季节,有人爱毛桃,有人爱油桃;有人爱软桃,有人爱硬桃,有人爱白桃,有人爱黄桃,各种不同的桃营养有何区别呢?
吃桃又有哪些注意事项?这篇文章就来详细聊聊。
一、毛桃、油桃,营养有何区别?
首先得知道,桃子有没有毛,这是品种决定的。桃皮表面的这种差异,是否会影响到桃肉营养呢?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对22个毛桃和85个油桃品种进行了检测分析[1],我们来看一下结果。
1、糖含量:
毛桃的糖含量比油桃约低25%,不过毛桃的平均单果重量比油桃重约20%,这么一算,吃一个毛桃和油桃,其实摄入的糖量是差不多的。
2、口感:
桃子的口感受糖酸比的影响最大,糖酸比大吃起来更甜一些,糖酸比小吃起来更酸一些。
检测显示,毛桃和油桃的糖酸比没有明显差异,也就是两者吃起来的酸甜感觉差不多。
3、能量
有朋友说,油桃名字里有个「油」字,能量是不是更高啊。
并不会哦,台湾食品营养成分资料库的数据显示,白油桃的能量为33千卡/100克,这跟属于毛桃的水蜜桃能量(37千卡/100克)相当。[2]
而油桃之所以名字里有个「油」字,则是因为它的表面很光滑,看起来有点油光蹭亮罢了。
二、白桃、黄桃、血桃,营养有何区别?
市面上的桃子主要为白桃、黄桃,研究显示,两者在糖酸比上差别不大[1],不过黄色果肉的桃子富含β-胡萝卜素[3],它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眼睛健康;另外市面上还有少量红色果肉的桃子(俗称血桃),它的花青素含量很丰富[4]。
有研究显示,红果肉的桃子抗氧化能力最强,它的总酚含量、花青素含量都极显著地高于白果肉和黄果肉的桃子。[5]
多显著呢?
红果肉的桃子连皮带肉的总酚含量分别是白肉桃和黄肉桃的4.1倍和4.6倍;花青素含量分别是白肉桃和黄肉桃的20.1倍和11.6倍。
▲图:红果肉桃,吃过没?
三、脆桃、软桃,营养有何区别?
拿软桃里的水蜜桃和几种脆桃的平均值来对比一下吧。
由表可知,他们在各种营养含量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不过它们的膳食纤维组成略有不同。
我们都知道膳食纤维中既包含口感渣的纤维素,也包含口感软的果胶,尤其是水溶性果胶。
软桃在成熟和储存过程中,水溶性果胶含量会显著增加,硬桃的水溶性果胶含量却基本没啥变化,这就是软桃和硬桃口感不同的重要原因。[8]
四、哪种桃子能量最高/低?
桃子品种多多,能量约在26-56千卡/100克之间。[9]
中国食物成分表里,能量最低的是白粉桃(甘肃的品种,属于毛桃),26千卡/100克,能量最高的是黄桃,56千卡/100克,是白粉桃的2倍多。
如果吃一个250克(带核)的黄桃约比白粉桃多摄入70千卡的热量,跑步得跑10分钟才能消耗掉。
不过白粉桃个头较大,1个约重250-300克,而黄桃个头较小,1个约重160-200克,同样是吃1个,能量差就少了不少。
再说了白粉桃几十块钱一斤,黄桃几块钱一斤,尝个鲜可以,总吃它舍不得。
五、桃子升血糖快吗?
与血糖生成指数(GI)相比,血糖负荷(GL)更能反映某种食物升血糖的快慢。
因为这个指标会考虑食物中含有多少能升糖的碳水,以及吃了多少这种食物。
桃子的GI为28,假如上午加餐吃了1个水蜜桃(约250克)
GL=水蜜桃中可利用的碳水克数[6]×GI÷100=20×28÷100=5.6
GL<10就说明升血糖不快,所以即使血糖高,加餐时吃一个水蜜桃也没问题。
六、吃桃补Vc如何?
提到吃水果,我们总会想到补Vc,不过桃子Vc含量并不丰富。
鲜枣、猕猴桃、草莓的Vc含量分别高达243、62、47毫克/100克,而桃子的Vc含量大概只有6-12毫克/100克,所以不能太指望吃桃补Vc。
七、桃子怎么催熟、储存?
为了方便运输和储存,桃子一般七八分熟时采摘,买回来如果还没熟透,装到塑料袋里,口的部分稍微打个结,直接放室温就行,它自己就会释放乙烯催熟自己。
如果不那么着急吃,直接放在阴凉通风处就行,稍低的温度能抑制乙烯释放,释放的乙烯还都跑掉了,所以熟得慢。
如果已经熟透了,一下子吃不完,就用透气的袋子或者厨房纸包一下放冰箱,2天内吃完。
八、每天吃多少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200-350克水果。一起来看看一个桃多重吧。
▲图:蟠桃,去核约150克
▲图:水蜜桃,去核约220克
▲图:水蜜桃,去核约210克
▲图:黄油桃,去核约150克
九、黄桃罐头营养如何?
虽然鲜桃好吃,但也有朋友就钟情于煮熟的桃罐头,桃罐头跟鲜桃比,营养损失多吗?
并不多,这是因为桃子中怕热的营养素比如Vc含量只有很少一点儿,所以损失了也不怎么可惜。
桃罐头的问题在于会加很多糖液,爱吃的话,最好少喝糖液;忍不住的话可以少买,或者自己把桃子蒸一蒸吃。
今日互动:关于夏季吃桃或吃其它水果有哪些疑惑或经验分享呀。
参考文献:
[1]吴本宏,李绍华等. 桃果皮毛、果肉颜色对果实糖与酸含量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3(12):1540-1544.
[2]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Detail.aspx?nodeID=178&f=0&id=324
[3]颜少宾. 桃果实发育阶段类胡萝卜素的变化分析[D].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4]焦云, 舒巧云, 刘珠琴,等. 红肉桃花色素苷合成与积累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v.43;No.502(33):64-66.
[5]沈志军, 马瑞娟, 俞明亮,等. 桃三种肉色类型果实抗氧化因子的比较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1):2232-2241.
[6]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Detail.aspx?nodeID=178&f=1&id=44
[7]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Detail.aspx?nodeID=178&f=1&id=163
[8]阎香言, 张熠可, 李福瑞,等. 不同质地桃果实软化过程中细胞壁组分变化的差异[J]. 北方园艺, 2017(20):60-66.
[9] 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