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主+
第1925期
在朱世勋的记忆里,关于家乡的部分,还停留在孩童时期的1997年之前。那时候物质匮乏但乡土味浓,农忙时大家帮着种粮收稻,农闲时大家帮着盖房修屋,团结有爱的氛围抵消了贫穷乡村里的诸多无奈,外出务工或者求学,成了那一代年轻人唯一的出路。
朱世勋比较幸运,求学之路顺畅,一路从湖北考到了海南,并成了一名高级教师。只是,一年一次或者三年一次的回乡频率,让家乡的一切变得分外模糊,于家乡而言,他成了一只独自迁徙的候鸟。
但有些东西总是不会变,返乡做点什么的想法日渐浓烈,甚至到了牵肠挂肚的地步,可是回去远没那么简单。
朱世勋的家乡和一些中国乡村极度相似,有产业但是没有良性循环的产业架构,经济价值有待考量;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没有合理利用甚至在一点点被后人遗忘,如何盘活这样的乡村,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
那么,一个走出乡村想要回报和守护家乡的人到底该如何有效返乡?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切口?是很值得讨论的话题和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荣归故里报效家乡,其实朱世勋是我们每个异乡人的缩影,他面临的挑战、困难、机遇我想很多人能够感同身受,且有所启发。
因此,梅子来到了朱世勋的老家湖北省大冶市以李子为主产业的向阳村寻找答案。
农场主+主编梅子与向阳村书记朱加明
盘活一颗卖不出的李子
向阳村和很多在美丽乡村中找到机遇的村子一样,有着过硬的基础设施,道路、信息通畅之余,几百年老村沉淀下的历史痕迹还能清晰可见,走在村子里颇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静谧的乡村被群山环抱,地标朱家山头上盛放着雪白的李子花和果实泛青等待成熟的状元李。因此,村里收获着一份关于李子的香甜事业。
状元李的名号,出自光绪年间的状元郎朱国桢之名,返乡省亲的朱国桢为家乡带回了慈禧最爱的贡李苗。
耐寒排涝夹杂黄土的乌沙土遇到朱家山头雨量丰沛四季温和的小气候,外地来的李子苗不仅没有水土不服,香甜脆爽的风味还在加剧,成为全村的希望。
只是,从村落里走一趟会很容易发现,村里并没有年轻人,大多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状元李的生产管理板块存在明显缺陷。
比如很多李子园因为人力不足存在荒废的情况,同时如何去与市场发生关系,建立良性的生产线和品牌体系,还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案。
每年的状元李大部分依赖政府出手相助,小部分农户自产自销,如何把奈李卖出去依然犯愁,即使卖出去,也存在价格低廉难以溢价的困境,还会出现产品大小不一的低级问题。
远在海南的朱世勋,在辛苦打理李子园的母亲口中听到了“丰产却滞销,李子烂在园子里”的讯息,一心想要回馈家乡的他,便把“宣传家乡的李子”当做回乡的第一目标。
在海南的朱世勋
2017年朱世勋专门从海南回到家乡,带了一批上好的状元李在三亚的水果批发市场、旺豪超市等初级市场找买家,最后因为不耐储藏、运输问题无果而终。
2018年朱世勋把目标转为自己的学校同事,建立了各种状元李营销群,但是面对没有特色的李子,购买的人并不多。
2019年开始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线上开淘宝店线下向同事朋友推销,几年下来沉淀了一些客户。
特别是2020年,因为状元李色泽粉嫩、口感酸爽得到了同事们的喜爱。但又由于顺丰价格高,几乎没有什么利润空间,同时简单的包装甚至出现了烂果坏果现象,单打独斗的搞法并没有解决李子售卖问题。
盘活一颗从小吃到大的李子,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只是在一箱又一箱的售卖中,朱世勋也发现了关键问题。
第一,目前向阳村的状元李,还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商品,生产包装都过于简单,基本都是果园采摘打包发货,分级售后基本空白,产品本身的纬度并没有打磨好,这些因素的不完善一步一步地在毁掉李子的好风味。
第二,作为生鲜水果的李子,单一的产量很难走的太远,不管如何与加工厂合作,制作出更耐储存更利于运输的衍生品,最终要解决的还是如何卖的问题,直接让李子在树上产生经济价值才是重点。
如何破局,让果子直接在树上产生经济价值?
朱家山头的老房子
让果子直接在树上变现
迎难而上是一种方式,顺势而为也是,走不远我们不走,分级管理不到位我们弱化需求,直接让果子在树上开始变现。
单纯地为了卖李子而种李子,前景较窄,需要将李子融合在整个村子发展的步调上,进行转换。
第一,用订单式服务好几年沉淀下的优质客户。每年预留一批最好质量的状元李,在现有客户中进行订购,升级包装和售后。
第二,在乡村振兴中,给李子找一个好位置。
好的品牌或者好卖的产品,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奠定品质以后,场景化做的好。向阳村拥有朱子文化、状元文化、向阳洞吕洞宾四仙道家文化,文化底蕴浓厚,几百年的老村落有大文章可做。
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山水相依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风光秀丽之下还有富硒土壤可供发挥。
向阳村里的祖祠
再者,已经有成熟的投资商入驻,打造了以“鸡”为主题的生态庄园噗叽农场。位于向阳村毛岭湾后背山的噗叽农庄,已经初具规模,梅子的探访中也能看出庄园的用心和专业,期待值能够拉满。
同时,该庄园是一个集观光、游学、拓展、文化体验、产品销售与展示为一体的文旅项目,能够与李子产业有机结合,给李子走文创之路提供肥沃土壤。
噗叽农场标识
向阳村的李子种植区域集中,且在天然环境优势的影响下,村民们并没有过多干预或者管理李子园,产品品质还有上升空间。
风味更佳的情况下,丰收季借助文旅产业的流量,开展采摘、研学、旅行销售一批果子并不是问题,且还能在文创的作用下进行溢价。
另一方面,当村民得到更多回报,动力更足的时候,能够形成多方面的良性循环。
噗叽庄园民宿区
向阳村的李子像极了拼命也要走出大山的向阳村人,只是李子有根人也有根,走出去是不是真的合适,已经在时间的磨砺下给出了答案。
对于农产品来说,在自家门口卖掉无疑是最好的状态,向阳村的状元李也不例外,只是这个状态的背后需要村民、政府、企业还有像朱世勋这样的爱乡返乡者付出努力。
在噗叽庄园的梅子
朱世勋说,不管走多远,家乡总是大部分人的牵绊,每年从村里走出去的人,都会为状元李的售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的同学朱学得、朱子勇,我的堂哥朱学良、堂弟朱清国,还有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黄石东贝集团董事长朱金明,都会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几千斤状元李。
一颗从小吃到大的李子牵起了一群人,而这群人背后其实是整个村落的留存和发展,这也是我奔跑在两个城市之间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还有很多困难等着我,但有些路选择了就必须要走,还要走好。
向阳村小学的孩子们
今天的探访很大程度上是在探讨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讲的问题更多,并没有给大家一个成功的典范。
原因很简单,成功很复杂,我们不能只看到结果和片面的方法,道和术是两个层面的东西,我们需要从小人物上看到自己,再看到更大的可能。
家乡是我们的铠甲也是我们的软肋,想要衣锦还乡为家乡做贡献的不在少数,朱世勋的所想所行可能代表着一个大群体。
而返乡的人如何正确进场,也因为个体的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模板可以复制,但是挑战和机遇都在。
排版 | 小抽屉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