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万物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今年的立春日为:2023年2月3日,晚10点58分39秒。
朋友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立春为岁首,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一年之计在于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以上这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不多赘述,今天想聊两个小故事:
第一,立春,为什么叫做立春呢?
立春的由来
首先,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
然后,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再然后,立春是从天文学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3000年前我国就建立了迎春的各种仪式。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C—22°C的时段。
在古时期,人们只知道打猎,不知道种田,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很苦。后来,出了个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人们才开始种庄稼,生活慢慢好起来。所以,前后五帝都很关心农事,到了周朝的时候更把务农的事提到朝议上,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迎春仪式,与民同耕。
传说那时的仪式很隆重,在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洗完澡,穿上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摆桌上供,烧香磕头,并在供桌前做一个象征春牛的土牛,让衙役扮做象征丰收的勾芒神举鞭去打,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关于立春的传说故事,也很有意思,您不妨看看:
传说,在明朝年间,有个知府,在首任头一年的春天,气候非常寒冷,且冷得时间特别长,虽说立春已有个把月了,花草树木还都未见发芽。知府心想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他急于想见到树草花木发的芽。
于是,他立即下令,要百姓去寻找发了芽的树枝送到知府里。如谁送得早,就有奖赏。次日,便有一个姓吴及姓周的两个人,找到了几枝发了芽的杨木,送到了知府的衙门。知府见了,心里自然大喜,认为是送来了吉祥。吴、周二人得到了知府的重赏。知府又要他们两人明年更早些来报春。
恰巧,第二年因冬季比较暖和,正月初一立春,周、吴两人手持发了芽的杨柳,各入还拿了一面小锣半边特制的鼓,一齐来到知府衙门报春。他们一边敲锣,一边唱起自己编的一些好听的吉利奉承话。
知府格外高兴,又给了周、吴二人双倍的奖赏。这样一来,周、吴受赏的消息传到了其他老百姓那里。来年,其他百姓也仿照着周、吴二人的样,成群结队地上衙门报春。知府见到这样多的百姓都来了,他再也不拿出自己的银钱赏给百姓。
便对大众说:“报春是件大喜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早,是万民之福。你们可以拜吴、周二人为师,到各地村庄的乡亲们家里去报春。本府从今后,在立春时节办个盛大的迎春大会,与民同乐。”
自从那时候起,各地就形成了打春的风俗。
立春的特点:白天变长了,温度升高了,农作物长的快了,对于水的需求大了。
游春(探春、游行):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
春牛图: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春娃: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这些是地域的立春习俗,但咱们常知的一件事是:立春就要吃春饼!
作为美食博主的小编,不说点美食相关,肯定是不对的。
我们进入第二个话题:
立春,为什么要吃春饼?
您知道吗?春饼最早是在东晋时期有的,称为“春盘”。关于春盘的记载呢,可从《风土志》中获取:“正无日俗人拜寿,上五辛盘。五辛者,所以发五脏气也。”这里的五辛盘就是指春盘。
春饼是怎么来的呢?东晋时代,每到立春这一天,人们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就是上面说的春盘。
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明代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
宋朝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描述:常熟糍糕,馄饨瓦铃儿,春饼、菜饼、圆子汤。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
春天立春二十四节气春饼
吃春饼寓意什么呢?立春吃春饼有着迎春的寓意,寓意着五谷丰登,迎接春天到来。我们也叫咬春,这个习俗起源于唐朝时代,在北方区域更加流行。据我所知,南方朋友们也吃春饼,但南方的好像叫做春卷,卷的菜品更加丰富,从凉拌蔬菜到卤肉,都可以作为春卷的馅,不知到对不对哈~
关于春卷,有个说法是:春卷来源于福建,相传福建百姓为了感谢郑成功,每家出一道菜来招待他。郑成功为不负百姓的厚爱,在一张烙熟了的面皮上夹入每家的菜,卷起来吃。这便有了后来的春卷。
那么正题来了,立春为什么要吃春饼呢?
《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宋陆游有诗云:“春日春盘节日新”。
有记载说宋代宫廷的荠菜迎春饼是“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春饼薄如蝉翼,这里记载的是用稀面在1种平锅上抹一下,即成极薄透明的饼,用来包荠菜馅,然后用油炸出的春饼,春饼、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征。
清朝时期的《调鼎集》中,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
立春时,大葱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别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嫩葱先出,人们尝鲜,也是说要崛起,复苏,“咬春”一年顺的意思。
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也寓意合家欢乐。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关于春饼的故事:相传宋朝年间,一个书生名叫陈皓,有一位贤慧的妻子叫阿玉,两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陈皓专心致志读书,但常忘记了吃饭。这可急坏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做春饼这个办法,春饼既能当饭,又能当菜。陈皓边读书边吃春饼,餐餐吃得香,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就是说,立春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所以,您知道为什么,立春要吃春饼了么?
作为土著,多说一段,其实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一样,讲究用烫面,烙出来不仅要薄,而且一张春饼要能一分为二地揭开。饼里夹上菜,菜样一定要多,要荤素搭配,有驴肉、熏肚、熏肘子、酱口条、酱小肚等肉菜,还要有炒粉丝、炒菠菜、炒豆芽等素菜,老北京吃春饼更加讲究有头有尾,就是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甜面酱,抹到春饼里,夹上合子菜一卷,从一头吃到另一头……(饿了)
不说了,写到这里吧,附一首立春的诗: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小编祝:春雨润物无声息,二月春风似剪刀。草绿树荣花绽放,五彩缤纷世界娇。一年之计在于春,切莫辜负好光阴。高歌一曲斗志扬,勇往直前幸福绕。朋友们立春快乐!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